Longdar's Blog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Apple : 一支手機和一本書
當年的蘋果電腦聲勢不比今日,是大家眼中的過氣產品、過氣品牌。但,楊君不以為意,不但開了一家門市專門推廣,還花了許多金錢,到當時剛起步的國外拍賣網站收購每一代舊的蘋果電腦產品。我常坐在他的店裡,邊喝茶,邊聽他講述有關於蘋果電腦的種種,當然也包括Steve Jobs的起起落落。
在我離開那個城市之前,我有了生平第一台Power Book G3。
我沒有因此成為蘋果迷,但是,楊君和蘋果電腦獨特風格令我印象深刻。2011年10月5日,一個讓人驚訝的消息傳來。憶友思往,隨波逐流者,逞一時之能;反觀自照者,歷久彌新。我也許依然無法成為蘋果迷,但,很快的,我會買下一支手機和一本書。
關於蘋果,關於Steve Jobs。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捷徑
電腦的設計裡有個shortcut,意思是你可以將應用程式安裝在你規劃好的區段,但是設定一個捷徑的"連結"以便於你點擊使用。一開始,大家會將所有的程式捷徑全放在桌面上,直到桌面也該被整理之後,你會發覺,多餘的、不經用的捷徑們,成了垃圾。
電腦使用久了,總會理解你需要的程式沒有想像中的多。尤其是介面亮眼、功能花俏的應用程式,要不了多久都會被你移除,而且,通常這麼做了以後,電腦變得乾淨而快速。
我認識的電腦好手,幾乎都能只用一些簡單的程式、一些簡單的功能,便能完成令人佩服不已的工作成果。旁的人看他們,都以為他們深知許多快速而簡潔的方式,殊不知,那是紮實的基本功夫所呈現出來的簡約樣貌。
也許,捷徑是一種普遍存在我們心中的想望,在各種面向上。
每個人都曾經、已經或即將想,快一點!簡單一點!
這背後,多數是有很多功夫要練的!
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快樂與遺憾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這一票暫時還是投給Kindle
1. 長時間閱讀,不會反光閃爍。
2. 長時間待機,起碼像本書一樣。
3. Text to Speech
4. 與時俱進的出版書籍 (over 725,000 books)
5. international 3G coverage
6. 相對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支援,但不需要其他多媒體格式支援
7. (想到的話,隨時增加)
補充一:kindle版英漢字典 (Concis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補充二:kindle已經超過版權追溯期間的經典英文書 (kindle free e-books)
延伸閱讀:點燃一絲光亮 - My Kindle
在陽光下閱讀,和其他閱讀器的差別 |
電池使用時間 |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搭車隨筆 Taxi-1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攻其不備 The Blind Side
首先,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連劇情加油添醋的痕跡都很少;其次,本來只是一篇報章上記載的小文章,後來改編成麥可路易斯撰寫的同名原著《The Blind Side: Evolution of a Game》,進而拍攝成電影;最後,中文片名實在不能想像出他想呈現與訴求的故事意涵,建議大家還是記得"The Blind Side”
導 演:約翰李漢考
演 員:珊卓布拉克、提姆麥格羅、凱西貝茲、昆東亞倫、莉莉柯林斯
Michael, 這個自幼出生於問題家庭的黑人青少年,在政府安排的各寄養家庭中流離。在學期間就像個包一樣,被每個學校捨棄。某個天寒雨夜,Michael穿著短袖拿著球場中撿拾而來的食物,正要往體育場過夜,遇見了本來與他永不會交集的Leigh Anne。
上流社會中富裕生活的Leigh Anne ,將Michael帶回家的那一夜,也許原本就如同Michael之前遇過的所有善心人一樣,以白種人的優越,做了物質上的施捨,而他們也以為發揮了善心。那一天的Michael也是這麼想,所以一早就摺好被褥,拿起昨晚的食物袋緩緩的離去。這一次的Leigh Anne心中有些不同,也就因為這一絲不同的一念之善從此改變了彼此的命運。
Leigh Anne給了Michael人生中第一張床、第一部車、第一次擁有身分、第一次覺得未來有希望。事實上,這麼富裕的白人家庭可以表現出行善的方式或者說是表演出行善的手法太多了,他們實在是沒有必要真的把這個來歷不明的黑人小孩當成自己的小孩來教養。這是這個故事裡最不可思議的地方。
正如全力協助妻子領養善舉的Sean所說的:「這世上其他角落,還有更多比Michael更具天賦卻陷入困境無援可求的人。如果,人們能因為聽到我們的故事,而願意放下疑慮恐懼開始伸出手給予他人機會,那麼"希望"就會從此改變彼此的世界!」
很多人徒有善心,少有善行。定期捐款,卻很少發現隔壁家的孩子就需要你的援手。行善不必千里而行,善心也不必掛在大德芳名冊。有很多孩子、有很多家庭,根本開不了口、等不了那些慈善團體的關注目光。可能只需要一句話、一頓飯或是一個安慰就能讓他們恢復光彩。就像小學的營養午餐一樣,別餓著肚子上學,怎麼能是個奢望呢。與其關愛全世界,不如從關心身旁的人事物開始。
延伸閱讀:用心的溫情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小狗學會老把戲
秦末,張良曾閒步橋上,遇一老人故意將鞋丟到橋下,要求張良為他拾回並穿上。良敬其老,勉強為之,老人微笑,去而復返,要求張良於五日後破曉時再會於該地。良依約前往,老人已先在,並怒斥他遲到為無禮。如是者三,張良不斷提前,終於比老人早,老人喜,送他一冊《太公兵法》,要他好好研讀。謙抑敬老的張良得此秘笈,終能輔佐劉邦成其滅秦興漢的開國霸業。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Peaceful Warrior
這是一部超級老掉牙的勵志電影,有點像是張良巧遇圯上老人的現代版。只是場景換成了二千多年後的美國柏克萊大學,而主角是一個即將參加奧運預賽的體操選手。不過相較於圯上老人的含蓄,加油站的神秘老人似乎更愛顯現本身的能力,或許是因為西方教育下的孩子根本不可能無端的為一個陌生人謙抑敬老,所以老人在第一次相遇,很刻意的顯露了一手躍到屋頂的本事。
越是不安於現狀的人,越是容易為這樣的異狀所吸引,劇中的Dan Millman擁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卻習於團體中的誘惑,漸漸磨滅了自我。但是隱沒的自我不等同於消失。父母有錢、科科拿甲、體格健碩、夜夜歡愛,不啻是一個大學生最滿意的狀態了。 劇中的Dan Millman正處於這樣的一個狀態。可是他無法理解為什麼他總是睡不著,總是需要透一透氣。
加油站老頭說:雜念就是你睡不著的原因,只有不平靜的靈魂才容易被驚醒。死亡並不讓人悲傷,悲傷的是,多數人並非真正的活著。
Dan Millman總是在焦躁不安的時候急馳摩托車,他的靈魂雖然總是不安定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生活會有甚麼改變,直到有一天,他一如往常的追風而行,意外發生了,他的大腿碎裂性骨折,斷了十幾截。這一整年,投懷送抱的美女不見了、奧運的預賽資格被取消了、醫生判定他必須終生坐著輪椅。和所有人一樣,Dan Millman頹廢、沮喪,甚至閃躲熟識的人的目光,他甚至無法面對所有的人、事、物。
加油站老頭說:你以為運動選手都是完美的嗎?誰說有缺陷的人不能做到。
老頭決定帶Dan Millman去看看一個神祕的地方。去過這個神祕的地方之後,Dan Millman想通了一些事情,他不但突破自己軀體與心理的障礙,更一舉協助柏克萊大學拿下當年度的世界冠軍。而這個看似虛擬的勵志故事,是一個真人實事,由Dan Millman的同名著作所改編拍攝。
加油站老頭說:…
他究竟說了甚麼,也許你該自己去看一看,雖然只是個老把戲,但是,你真的學會了嗎?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男人多保重
細看台灣地區前三大類死因:大致是惡性腫瘤,自殺和意外。而台灣每天有109人死於惡性腫瘤,相當於每13分10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每天有11人自殺身亡,等於每2小時9分22秒就有一人自殺死亡。每天有20人意外身故,相當於1小時11分26秒便有1人死於意外。惡性腫瘤和自殺,很多是源自於壓力,現代人壓力加劇其實是不分男女的。但是,男人自殺死亡率是女人的2.2倍,男人罹癌死亡人數也是女性的1.7倍。
這也許意味著,男人應該好好的師法女人排解壓力的方式,不要悶著頭一昧的壓抑。而女人每當想起那些令她傷心的男人的作為的時候,原諒他吧,妳總是比他有機會能笑到最後的。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將軍的毅力
有個將軍,十五年前從軍中退伍,六年內拿到碩、博士,再花九年從助理教授升到教授。他曾經感恩的說:「當兵當到將軍,讀書讀到博士,教書教到教授,人生無憾,唯有感恩!」
他的初、高中念台南一中,但家貧無法升大學,投考陸軍官校。畢業後分發到傘兵部隊,從排、連、營,到當上旅長,四十三歲就升將軍;四十八歲那年,他從空降特戰指揮部指揮官急流勇退,「因為受不了軍中的內鬥」。
許多家庭狀況不佳的朋友,老是慨歎命運不公;也有些人在工作職場上遇到困難,便說時不我予。運氣不佳、時機不好或許都是事實,但是如何面對時運,才是人我差異的開端。
工作上會遇到困難、看到問題,客戶會有抱怨、供應商會搞鬼,甚至團隊成員會洩氣、會勾心鬥角,這是在哪一家公司、哪一個產業都會遇到的問題。而我們培養出來的工作經驗,不就是要試著管理這些原本就會出現的事實嗎?
下次再遇到挫折,不妨想想這位將軍的毅力。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GDP的驚奇
先講一個古老,但是深刻的經濟學笑話:
兩個聰明的經濟學天才青年,經常為了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
一天飯後一起去散步,為了某個數學驗證的證明兩位傑出青年又爭執了起來,
正在難分高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
甲就對乙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願意出五千萬。」
五千萬的誘惑可真不小,吃還是不吃呢?
乙掏出紙筆,進行了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得出了經濟學上最佳報酬率解: 『吃!』
於是甲損失了五千萬,當然,乙的這頓狗屎大餐吃得也並不輕鬆。
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又發現另一堆狗屎,這時候乙開始劇烈的反胃,而甲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五千萬了。
於是乙對甲說:「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五千萬。」
於是,不同的計算方法,相同的計算結果-『吃!』
甲心滿意足的收回了五千萬,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
可是突然間,天才們同時嚎啕大哭:「鬧了半天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卻白白的吃了兩堆狗屎!」
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只好去請教他們的教授,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泰斗給他們解釋原因。
教授聽了兩位高足的故事,沒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來。
好不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只見經濟學泰斗顫巍巍的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
一億啊!~一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國家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了一億的產值!
這幾天有幾個非常有趣而且相關的新聞,一個是台灣2010年首季GDP成長達13.27%為32年來最高,另一個是洛桑管理學院依照慣例的公布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意外的得到第八名,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於是乎,在一陣錯愕之後,依照常態的又開始出現近乎精神分裂的兩極化言論論戰。開始有人說GDP數字是假的、競爭力排名是為了就職周年去要來的,尤有甚者,還有人開始苛責與要求這樣的消息只准高興幾天。台灣在瑞士洛桑學院競爭力排名的大躍進,要高興幾天,那是個人的自由,實在不用多作文章。但政府在國內一片咒罵聲中,卻得到國際人士及國際機構的好評,則是值得玩味的事。近者貶而遠者褒,這是因為心態不同還是視角有別?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就好像有個學生連續考了兩次很棒的分數,家人立刻告訴他只能高興一天就好;親戚朋友紛紛說話帶刺說:唉呦,也不知道怎麼考的,應該是作弊的吧!同學更是酸溜溜的說,這次考試的分數是假的,不算,其實他功課差勁死了。我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這種婆婆媽媽之間的比較,變成了社會上論理的顯學。但我明確感受到這種說法的粗魯和偏執。GDP的數字要如何造假,不得而知,但是直接舉出數據和證據來討論,似乎比較合理。更何況,說出洛桑管理學院的數字沒有參考價值的人,正是數年前高舉相同數據來源誇誇而談的同一群人,這些朋友,你們怎麼了?
看到台灣今年第一季GDP的高成長數字以及台灣在洛桑管理學院所調查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創下新高,我只想拍拍手:真不簡單,你們做得真好!!
還有一個新聞在這幾個禮拜也非常火紅,歐洲債信風暴襲捲全球導致全球二次經濟衰退的疑慮,甚至歐盟、美國聯準會和國際貨幣基金不得不聯手救市。這幾則新聞裡頭有個有趣的關聯,台灣,波蘭,希臘,義大利。這四個國家,有什麼共同點?在剛剛公布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報告〉中,他們都是名次跳升最多的國家。台灣從二十三跳到第八,就不用說了;波蘭從四十四,升了十二名,爬到第三十二;義大利去年排第五十,這次一口氣跳了十級,排名四十;至於希臘,你一定以為很慘,錯了,排名硬是從第五十二名,上升到第四十六。
希臘不是債臺高築,正在火燒屁股?義大利不也是赤字嚴重,經濟成長乏力?波蘭股市前年還突破六萬七千點的歷史新高,不到一年就豬羊變色,去年還一度摔掉三分之二。雖然下半年漸漸回漲,但距離高點仍然遙遠,疲弱的歐洲也正拖累著這個國家,競爭力,好在哪?相反的,兩年來經濟成長數據相對漂亮,感覺上競爭力不錯的金磚四國,在這報告中的表現卻遜色得多。中國與巴西只進步兩名;印度倒退一名,俄羅斯更倒退兩名。怎會這樣?原因有很多,時間差、計算基期、還有延續性都是要參考的重點。
GDP是自己跟自己比,成績好叫作進步獎。競爭力是自己跟別人比,成績好所以排名往前。至於是不是上ㄧ次考得太差,所以這次進步幅度大;還是競爭對手太弱或是失常,所以排名大幅超前。別太擔心嘛!好學生的特質是穩定,所以要緊的是,這個學生的好成績,能不能就此延續下去。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用心的溫情
一位從未到過台灣的索羅門群島老酋長 - 史坦力,在收音機裡聽到台灣八八風災的新聞,立刻主動召集全村族人,開募捐大會,兩百戶族人湊了一千索幣(約台幣四千四百元);老酋長又花了一天一夜跋山涉水到索國首都,把善款交給台灣農技團。索羅門部落的月薪平均不到400元台幣,老酋長捧著將近一整年的收入,因為怕會被索國政府「吃掉」,無論如何要親自把這筆錢交到台灣人手上。史坦力認為,以前都是台灣人(農技團)幫助他們,這次換他們幫忙了,「台灣人如果沒地方住,可以住我家。」
亞洲富比士日前進行一項亞太慈善英雄人物的調查,選出亞太地區48位傑出的善心人士。最特別的是,台灣入選的四位慈善家當中,有一位默默無聞的台東女菜販陳樹菊,把擺攤賺來的小錢,5元、10元一點一滴存起來幫助別人,20年來她捐款近千萬元,她不為人知的善行登上各大報紙版面,讓更多的人看見這位不平凡的女菜販。;陳樹菊的善行獲富比世雜誌肯定,與全球媒體大亨梅鐸101歲的母親伊麗莎白‧梅鐸,同列亞太地區年度傑出善心人士,國外媒體甚至形容,陳樹菊的事蹟,在48人當中最能打動人心。
這些看起來如同你我一般的小人物,提供的協助往往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和濃烈的暖意。
有些人每個月固定捐款,看著一疊疊累積的善款收據,除了抵稅之外,彷彿也看著自己心中一疊疊行善的證據。也緣於此故,全世界包含台灣在內,以各種名義成立的基金會或機構,多以行善為名義,或以關懷某個族群為旗號、或以舉辦活動為號召,聚少成多,收集善款的能力往往十分驚人。特別是在某個重大災害或變故之後,除了這些常設機構之外,還有一大票臨時成立的基金會,幫忙消化善款。前一陣子有個知名藝人的基金會才被爆出,所收善款竟拖了兩年還沒有用於救助當時拿來當作募款名目的災變。
善心並不因善款金額多寡而有所不同,所異者僅影響層面與程度而已,王永慶的巨額善款能幫助的層面當然比我們的微薄金額更廣更大,所慰者是兩者助人的念頭並無二致。但善行應效法老酋長和陳女士,確定資源確實到達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們身邊就有很多人需要你的援手,何妨停下腳步,用心觀察。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點燃一絲光亮 - My Kindle
農曆年後,我多了一個隨身書店 Amazon Kindle。
電子書其實不是很新的概念,只是電子書不等於電子閱讀器。十年前的PDA、五年前的平板電腦或是最近熱門的Netbook、Smart Phone甚至是傳說中的Apple iPad,任何能夠裝載足夠作業系統的個人行動裝置,理論上都能開啟、編輯與顯示某些文件。但是所謂的電子書,可能與內容、服務、版權以及售價等因素更為息息相關,不能僅只是競逐處理速度快慢、是否能顯示彩色、或是著眼在體積大小、能不能觸控這一類硬體規格的電子裝置。正如同MP3 Player一樣,我們可以隨手買到更廉價更迅速的MP3播放器,但是卻很少看到能夠和Apple iPod一較高下的音樂販售平台,那是因為硬體製造的難度遠低於平台經營的整合障礙。
舉例來說,Kindle內建的3G連線不需收費、不需設定,開機就可使用。而國際版本Kindle內建的3G連線可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漫遊。不管哪個地方購買電子書,一分鐘內就透過漫遊的3G網路取得你要的書。對於需要即時取得原文書籍的人來說,近40萬本的各類暢銷書籍,可以說是彈指即得,是相當不錯的一個選擇。而且,以我手上的International Kindle 2來說,6吋e-Ink黑白螢幕 、解析度800×600,每英吋167像素(ppi),16色灰階,可視角度幾乎達到180度。非常接近油墨印刷在紙上,符合書本閱讀的感覺。除了自己看,也可以朗讀念給你聽。Kindle的Text-to-speech功能十分優異,用來學習語文相當好。有些書籍在購買時會註明無法使用朗讀功能,但大多數的書都沒問題。
在Amazon Kindle上購買過的書都會記錄在你的 Amazon 帳號裡,而且購買後就可以免費無限次數下載,這點對我來說是挺實用的,因為Kindle同時支援了PC、MAC、iPhone以及黑莓機之外,還持續打算支援Windows Mobile版本。你付了錢買的書可以隨時在你當時合適的載具上閱讀,並且會記得你每一本書最後一次閱讀的地方。使用者除了可以從 Amazon 購買各類書本、報紙、雜誌,還可以把自己的文件mail到 Kindle附贈的個人專屬電子信箱上,讓Amazon 系統自動把你的附件檔案轉換成 Kindle 專用的檔案回傳給使用者。當然,不想花錢的人,可以搜尋一下免費的Kindle Books,數量已經多到足夠塞爆儲存空間。而希望將手邊文件放到Kindle上隨身帶著走的人,除了利用Amazon平台之外,也可以透過USB連結直接放到Document資料夾中即可正常顯示。由於核心系統為Linux,所以能夠做一些使用者希望進行的優化動作。比方說中文的支援,在系統版本2.3的基礎上,核心已經支援Unicode,所以只需要添加中文字型並且進行系統升級,就可以正常顯示中文。當然,也可以將原來的英英字典置換成英漢字典。
這個不到300公克的小東西,能裝入大約1500-3500本書,並在不充電的情況下持續使用兩個禮拜。只能說,Kindle平台的驚奇,毫不遜於當年Amazon初出江湖的光芒。而這是否意味著電子書產業將起?個人暫時先持保留的態度。台灣或者大陸的廠商,非常輕易就能夠做出速度更快、規格更好的電子閱讀器的"硬體"。但是,吸引愛書者、愛閱者的並非那些介於筆記型電腦和手機之間不上不下的硬體規格。在"軟體"部分,Amazon Kindle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聽說Apple iPad也將推出線上書籍平台,如果參考該公司過去的成功經驗,顯然我們可以付予更多期待,且看Apple這次要將看書這件事情,帶到一個怎麼樣的情境。
同樣比較MP3 播放器與MP3遞送平台之於音樂產業;電子書閱讀器與電子書遞送平台之於出版產業,可以發現,音樂與書籍看來都無法抵禦數位化的趨勢了。而MP3播放器與電子書閱讀器這一類的硬體設備,不過是讓使用者具有操控這些數位化之後的內容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基本能力是不是需要一個專屬的設備來進行,則見仁見智。如果在單價夠低、尺寸夠小、進行消遣的耗費時間夠少,那麼消費者或許需要一個隨身的專屬設備。反之,那麼使用者大可以在他們本來就擁有的通用型資訊設備(比如:手機、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上來消化這些數位內容。
但,值得注意的是,再酷炫的電子書平台或是功能再齊備的電子書閱讀器,恐怕都不具備增加經常性讀書人口數的魔力。正如同網路書店的出現並沒有刺激經常讀書人口數的增加,而只是分食了實體書店的市場。網路書店或是實體書店透過雲端運算加上電子閱讀器,改變原來書本的交付和運送方式,是一種創新。但是,電子閱讀器製造商,透過投資設立網路書店平台,來行銷自家的電子閱讀器硬體,可就真的是新創了。除非,我們能找到一種方式,讓某些原來紙本的內容因為轉換成數位化內容之後而變得有趣,足以刺激那些非經常閱讀者加入。
無論如何,如果你現在已經是一個經常閱讀者,這個Kindle可真是點燃了閱讀的方便之光。
2010年1月2日 星期六
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Price the Market
市場上的投資大致分為兩派,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基本分析非常重視如何防範意外的狀況。此種防範的作用來自於基本分析者非常強調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也就是說,主張基本分析的價值投資者,買進時只願支付遠低於其內含價值(Intrinsic Value)的價格。萬一買進的股票的未來發展不如原先的預期,結果還是勉強可以接受。巴菲特的描述很傳神:造一座橋,堅持承載能力要達到三萬磅,但頂多只開載重一萬磅的卡車通過。故嚴格要求自己只買進遠低於其應有價值的股票以產生足夠大的安全邊際,這是所有價值投資方法的最根本基礎。
而技術分析的首要法則就是「迅速認賠,確保獲利」,當然因而造成頻繁的交易。而過高的交易成本是採用本方法明顯的不利因素。此外,技術分析比較不容易提供類似基本分析的安全邊際的緩衝,你只能是「對」或「錯」。如果錯了,就造成虧損。因此,技術分析基本上是屬於零和遊戲,短線交易者的獲利大部分來自其他短線交易者的口袋。所以,技術分析要能賺錢,除了要比別的短線交易者聰明外,還要有經常比他們好的運氣才行。但基本分析不是零和遊戲。某位基本分析的價值投資人買進的股票通常不會是另一位基本分析價值投資人苦心研究後決定賣出的股票。這並不是說基本分析明顯比技術分析來得好,相反的,因為股價的短期波動大部分是屬於隨機的性質,技術分析往往更能抓住短時間內的交易量和買賣趨勢。
主張基本分析與價值投資的人,其實是推崇投資的複利效果。
固定的投資金額、固定的投資報酬率,加上時間乘以複利,任何人都能夠擁有可觀的資產。但是不要忘了,要能維持一定比例以上的長期年報酬率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容易,因為其中任何一年的虧空都會讓複利的神奇力量破功而前功盡棄。投資人在漫長的數十年間,只要犯下任何一個嚴重錯誤的投資決策,都有可能會讓該投資者因該次虧空而無法東山再起,而這發生的機率還不小。因此,要想以複利累積財富存有一個「陷阱」,這個「陷阱」就是過程沉悶,較為貼切的說法是:其沉悶期要一直持續至複利開始發揮作用時才會漸次消失,而這通常需時至少8至10年。自此之後,複利累積過程將變得非常吸引人甚且有趣。而且,必須緊記的是:要想以複利累積財富只能在有充裕的時間及閒錢(儲蓄)的條件下才可行之有效。換句話說,這方法只宜長線投資。
所以,不需要崇高化價值型投資,也不需要老是覺得技術分析就是在搶短線。
生意人開店做生意,不會期望第一年就賺回二成五的本錢。但對股市的投機客來說二成五的投資報酬率太少了,他們要一倍。但他們算錯了。他們沒有把股市投資當作一種事業來經營,當然也沒有運用經營事業的原則來從事股票的買賣。試想,如果有個人拋棄二到三年讓財富增加一兩倍的機會,轉而期望在二、三個月內坐擁金山。這個人的事業怎麼能不暴起暴落?有趣的是,股票市場中,運氣真好的時候的確可以。但是,他們得面對要守得住這些財富的高難度和高風險。在賺錢快速的情境下,這些投機客很容易喪失真實感而產生幻覺。他們會認為:假如我能在二、三個月內獲利二到三倍,一年下來就可以有二、三十倍,我要發大財了。這樣的人永遠貪得無饜,短線進出,妄想自己沒有失手的可能,風險當然很高。
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者只不過是洶湧潮水中的一小片葉子。因此,即使樂觀,也須體認到潮水不會一直順你而流。投資者要成功,就要順著潮水飄流。你的樂觀必須是基於智慧而非個人意志。基於個人堅定意志的樂觀最後只會變成頑固。正如同在各種企業領域中,積極進取的精神是成功的要件。但在股市中積極進取卻毫無用武之地只會壞事。當你準備積極進取時,你就可能已經讓你的理智屈服於個人的信念或意圖。因為個人的積極進取只能影響個人,但無法影響市場。所以你最好冀望你的腦袋有如高山湖泊的表面一樣的清冷、透明、平靜。任何情緒---積極興奮、憤怒、恐懼、沮喪---只會使你的智慧蒙塵、無法思考。
有時間的,沒耐心;有耐心的,時間不夠。
投資需要耐心,但每個投資人的耐心程度各有不同。較年輕的投資人享有耐心投資所需要的時間優勢,但通常缺乏耐心;年長的投資人通常很有耐心做長期投資,卻沒有太多餘年來享受耐心投資的成果。年輕時在生活上、工作上比較主動積極,希望很快看到結果,在做投資時也傾向如此,但這種性情卻不利於投資。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二十歲開始每年定額投資五萬元,三十歲起每年定額投資提高到十萬元,依此類推,四十歲起為十五萬元,五十歲起為二十萬元。假定保守的長期年報酬率為7%,六十歲退休時就有約2800萬的投資資產價值。(如果投資人設法提升投資知識與智慧而提高長期年報酬率到10%,則六十歲退休時就會約有5000萬的資產。) 可是,二十歲時就知道要開始用"耐心"投資的年輕人十分罕見。而不管年輕或年老的投資人都容易犯下妄想一夜致富的毛病。
沒有耐心的短線交易者往往從一支股票跳到另一支股票,這裡賺一點蠅頭小利、那裡虧損一點。長期而言,賺到的錢還沒有付給證券商的手續費多。而且一般短期交易者買進的理由大都基於小道消息,因此根本缺乏堅持的信心,很容易受到驚嚇,小有獲利就趕緊出脫了結。但當股價下跌時,他卻死抱不放,頑固地相信自己買進的股票價值至少不應低於買進價格。因此,到最後才發現,要賺好多次的蠅頭小利才能彌補此次的虧損,外加手續費支出。以致於賺到的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快。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事股票買賣,但其中只有極少數的人願意為股票買賣奉獻出必要的時間與精力。絕大多數的人只想碰碰運氣,然後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We don't time the market, we price the market.
投資人是否應該試著去預測市場的價格變動而及早於起漲點買進或於起跌點賣出--如同市面上的技術線型專家所號稱的那樣?對以所有投資人構成的整體來說,這是難度極高的,因為部份無法預測整體。投資人沒有理由相信他可以透過經由任何人得到可信的買進賣出的好時點建議。因此投資人最要關心的不是在什麼時間買進或賣出,而是在什麼價格。這意味著買賣的時點如果與買賣的價格不搭配的話,投資人很難光由判斷買賣的時機而獲利。此點經常被人忘記。短線投資人關注於買進賣出的時點是因為想快速獲利了結。但如果他想藉由不斷的買進賣出而獲利,那他每次都必須能用比前次賣出價低許多的價格再買回。這種機會很少而且成功的機率也是非常低的。
價值通常可以被分析與合理地估算,而價格波動的趨勢—也就是技術分析專家所謂的線型—卻由於市場大眾心理氣氛的反應而無法預測。雖然短期內價格會因市場氣氛的過於樂觀或悲觀而與其應有價值背離,但遲早這兩者會再度緊密相連。我們不應因為別人認為市場將會如何走向而買進或賣出股票,而應該基於我們認為這家公司將會如何。在很大程度來說,市場的走向將會決定「什麼時候」我們是否正確,而我們對這家公司的分析的準確度則大致上決定了我們「是否正確」。換句話說,我們專注於應該會發生「什麼事情」,而非「什麼時候」會發生。
耐心是美德
有耐心的朋友,如果能夠有效的避免嚴重虧損的機率或降低虧損的程度,用合理的價格購入,而且能夠接受沉悶的長期持有,便有機會能享受到複利的魔法效果。如果實在缺乏規避風險的能力,還不如委託有經驗的投資顧問來進行(因為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檢查投資顧問的績效,所以他們大部份採用技術分析)。但是,如果沒有耐心的話,還是盡量避免進行投資。因為耐心是美德,也是投資的根本價值來源。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資訊簡化
而到最後,使用者只學會三招:重新開機、重灌軟體、重裝OS。除了電腦遊戲和影像處理之外,絕大多數的需求不外上網、文書、聽音樂。而這樣簡單的基本需求,哪裡需要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忙著升級硬體、背地裡升級軟體?既不經濟也不環保。
有一些法子,簡單不麻煩:
開機與資料分家
電腦中的硬碟不等於系統,將作業系統和資料儲存雜混而處是比較危險的做法。如果可以隨身攜帶系統,不必同步, 不必重新設定帳號,就可以隨時打開自己的行事曆、書籤、即時通訊軟體,用自己熟悉的桌面環境來進行操作,是目前很多人採用的方式。
可以採用品質較佳的隨身碟或是容量較小的舊的汰換硬碟,切割數個磁碟分割區,分別預載Linux以及Portable Apps。Linux系統是拿來開機、救援、以及日常作業。Portable Apps可以同時放在較大的磁碟區中,以減少安裝軟體影響系統。這樣的做法可以讓開機系統和資料儲存分家,不管在Linux或是Windows環境下,都將資料儲存到資料儲存區。
利用時間來記憶
孟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其殆矣!今日的一份(紐約時報)的資訊量,比諸十七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一生中可能碰到的還多,資訊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負擔。電腦裡的硬碟這麼大,放著也沒有感覺,時間一長,各式各樣的資料充斥其間,變成一種麻煩。而整理資料這件事情,我們每天都做,日復一日,怎麼也做不完。
電腦有兩件事情能夠幫你的忙,一個是排序、一個是樹狀目祿;而你也得幫電腦兩個忙,一個是定義排序、一個是定義樹狀階層。電腦的神通廣大,來自於聰明人寫了聰明的程式。所以,你要你的電腦變的聰明,端看你自己是不是能用聰明的方式和他合作。用時間來當檔案的主索引,用途則為副索引,不管是在文字模式下的指令或是圖形介面中的排序,都能輕易整齊排出時間的順序。資料夾的概念則能讓我們將檔案如同收納櫃一樣,編類別歸檔。
文字和排版分家
為了避免自己的心血因為不同軟體版本升級而不能讀取(比如:MS-Word),平常應該盡量用比較開放的檔案格式來做記錄,比如文字檔TXT或是網頁HTML。如果你彙整過大量的文件,常常會發現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處理檔案格式和排版格式,但,事實上,我們需要保全的,大多數是我們自己的創作。而原生的創作,如果盡量用文字格式來記錄,這些文字格式的檔案出奇的小,備份搬移和儲存都花不了甚麼工夫。
把時間花在整理和儲存自己的創作,而不要花費時間和金錢去把一堆大的檔案搬來搬去。因為是自己的作品,好壞都有保存的理由。而別人的好的、具參考性的資料,如果沒有在一定的時間內消化完畢,某種程度可以視為無用資料,保不保存已不重要。
日常就要做備份
除了有收集影片和音樂習慣的人可能需要準備大一點儲存裝置以外,我們只需要將自己的創作和想保存資料分開。自己的創作如果多以文字檔格式儲存,所佔容量極小,可以多次多份備份;其他想保存的資料,可能是別人好的作品或是具價值的資料,可以一次一份備份就好。至於公司的商業或營運資料,自與個人資料不可等同視之,應交由資訊人員規劃為佳。另外,Backup和Sync應交互使用,以避免文件細小差異的版本,重複儲存過於頻繁。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漫步
台北有幾條路線相當適合散步,適合閒晃慢步:
<松山五分埔 30-50 mins>
從後山埤捷運站1號出口上來,沿著中坡北路往北直走到永吉路口,鬍鬚張魯肉飯旁幾間,有一個不起眼的招牌"五分埔生魚片" 。生魚片種類不多,但尚稱新鮮,小菜多為海味,喜鮮者不妨多試。輔以炒飯一盤、味增湯一碗,所費不多,但飽巧兼具,唯不足者,傍晚五點才開業請防撲空。飽餐之後,對面即為五分埔入口,可閒晃數巷而出,轉松山路往北,過松山車站即臨八德路,左前方有一"九悅麻油雞",喜食麻油料理者可嚐其麻油鮮魚。
過八德路往前走不數步,左側可見"陳董藥燉排骨",可點排骨或羊肉試之,與士林十全藥燉排骨口味殊異,好此味者不妨坐下叫上一碗。繼續往前走,可見饒河街夜市入口。入口處常可見排隊人潮,為一攤胡椒餅,因不食辣,無法置喙。直走,饒河街221巷右轉可達"彩虹步橋",彩虹步橋是全台北市唯一設計給人行走的橋樑,橫跨基隆河,連接松山和內湖兩個地方,步行只需要十分鐘。整座橋體呈現S型,也因此造型所以站在橋上任一點外望的景色各有不同。若在夜間造訪可見河面兩岸與橋座燈光輝映, 常吸引不少散步和運動的人群。
回到饒河街夜市,土地公廟旁有一小道入口,不仔細看不容易發現"東發號"。和傳統老店相同,店面不大但來客絡繹不絕。一般的蚵仔麵線都是勾芡的,這裡卻做成清湯,所以麵線的分量會多一些;肉羹則是用肉條而不是絞肉,湯清味鮮,可嚐。此夜市中,各式小吃零瑯滿目,冰品飲品亦多,來回一趟尚不致流汗。
循原路而回,出松山車站站區,沿松山路南面而行,過永吉路口左側,有"三鷹居酒屋"。外表不甚起眼,但喜食日本料理者,可多點幾道試試。過忠孝東路至松德路口,左側"金仙滷肉飯"或再往前一些540巷右轉"施家麻油豬肝",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小吃料理。
<仁愛路-忠孝東路 1-2 hrs>
國父紀念館二號出口上,往前沿著停車綠園道直走,右手邊的巷弄中店家極多。小接光路南路後右轉仁愛路,自此向西直行可至復興、新生或者乾脆走到西門町。
建國高架與仁愛路口,周六日均為花市、玉市,隨意行之有不少新鮮可探。旁邊有忠南飯館、朱記餡餅粥。
臨沂街兩旁屋舍儼然,整齊而幽靜,可循巷而行。
<石牌 - 芝山岩 1-2 hrs>
石牌捷運站出口。牛董牛肉麵,丁骨牛小排麵為其招牌。石牌夜市中水龜伯古早味甜品、鬍鬚紅麵線。
行至陽明大學,往芝山岩步道而行,可緩步左右眺望。至岩頂稍做休息,循徑而下,慢步而行,以不汗流浹背為原則。
<敦北 - 京華城 1-1.5 hrs>
南京東路捷運站出口。沿南京東路向東走,至敦化北路口,可至小巨蛋周邊閒晃。敦化北路向北而行,右手邊巷弄可信步行走。至健康路略轉南改走八德路。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心靈角落 Magnolia 1999
導演: Paul Thomas Anderson
編劇: Paul Thomas Anderson
演員: John C. Reilly, Melora Walters, Philip Baker Hall, Melinda Dillon, Jeremy Blackman, Michael Bowen, William H. Macy, Brad Hunt, Tom Cruise, April Grace, Jason Robards, Julianne Moore,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富商、富商老婆、富商兒子一生為利,因利字而相互重疊彼此的人生、為私慾而侵奪他人的自由領空,甚至不惜說謊、背親、空談、色誘、墮落、放逐…,極盡人類私我的醜陋面。到頭來,他們都無法享受他們所處心積慮所追求而來的種種,原因在於,他們不為自己活,他們為名利。
小天才與老天才是另一類人,他們均擁有常人所欣羨的獨特天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的知道一些平常人窮數十年之力才能鑽研得來的專業知識,照理說,他們該是最幸福的人了!事實上卻相反!因為他們的特殊天賦,讓他們從小成為父母追求名利的工具,他們甚至被剝奪了身為人類所擁有正常成長的樂趣,事實上,他們不快樂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不為自己活,他們為父母及掌聲。
消防員和看護員可以歸於一類,他們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充足的財富,他們所擁有的是充分的工作樂趣和充分的工作堅持。有趣的是,他們是劇中真正讓人感動的好人。雖然他們被塑造成物質資源較少但心靈層面充實的一類,意即,你可以真正從他們的生活中看到笑意。而他們快樂的原因是他們真正認真的在生活。
節目主持人和她的女兒是劇中明顯的針引角色,藉由這兩個角色將劇中所有人串成某種程度的關聯。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的女兒因為一直走不出成長中的陰影,而極端的自暴自棄。在面對感情時有著極度的不安全感,甚至採取以攻為守的對人對事態度。她也不快樂,因為她不為自己活,她活在自己幻想塑造出來的角色裡。
而我們呢?我們活得快樂嗎?我們將名利置於自我之前嗎!我們將掌聲置於自我之前嗎?我們是否也活在自我所幻想與塑造出來的世界裡呢?
有些東西我們放不下,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放下的能量!有些東西我們看得重,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秤出它實際的重量!有些東西我們沉迷、有些東西我們期待、有些東西我們幻想,那是因為我們向來只關心它們是否存在而從未真實體會與判斷它們的真偽!我們常常知道要追求快樂、我們常常知道要為自己活。但很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有主張而沒有辦法。我們口口聲聲說要為自己活,卻老是活在自我想像的框框裡。
當富商的兒子面對著群眾炫耀他的高超泡妞技巧、當富商妻子穿著高貴服飾開著名牌汽車享受眾人目光、當富商住在高貴豪宅製作著三十三年來最受歡迎的節目…。他們都做到了,他們都達到年輕時的想望,在他們擁有的那一個時點或許是快樂的!但請試想,那個時點在哪裡?我們能正確的指出來嗎?我想是不能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因為那根本不存在!
當我們擁有一顆糖果就能雀躍時,我們會想望擁有十顆糖時的快樂!當我們擁有十萬元就能雀躍時,我們會想望擁有一百萬元時的快樂…..。這樣快樂的組合無限多,所以這樣快樂發生的機率趨近於零!所以我們正在追求一個零快樂!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形式、我們所慣於往來的情感對象、我們所習於的對待方法,基本上都在追求一種沒有快樂的快樂,所以我們常常找不到快樂!我們怎麼快樂得起來?
我們會發現,能夠與我們自在的談心、適性的溝通的朋友,往往是那些在沒有利益衝突的環境下所認識的朋友,比如高中同學、軍中同袍…。與他們交談、與他們說笑,是不需要太多的包裝的。為什麼?因為去掉利字就是快樂的起源啊!去掉二十歲的青澀浪漫、加入三十歲的現實成熟?成熟?是的,我們慣於為現實加上的糖衣!以前的孩子只要一顆糖就能滿足,現在的孩子可能需要一輛車,這是成熟嗎?還是因為世面見得較廣?這真有趣!我深思…。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晴雨
下雨了。四十度的艷陽,瞬間換上閃閃電光,撕裂的吼聲伴隨叮叮噹噹的大雨點,這天是真的變了。
有人說,男人的愛情觀是由外而內的,而女人的愛情觀是由內而外的。於是乎,男人的愛情像是捕魚撒網,越收越小;女人的愛情則像是漏斗收豆,越收越多。其實男女對於愛情的憧憬,並無二致,表現出來的樣子之所以不同只是因為想像力的方向的緣故。
愛戀根源於腦海中的某一個影像,這個影像之所以深刻,在於它擁有與否的不確定性,思念延伸而出的想像不斷的向內心深處紮根。喜歡愛情感覺的人,大多是喜歡沉浸在這一類無數美好影像的串聯,並且期待能遇到源源不絕的美好影像產生來源。而在愛情中常感挫折的人,不是不懂得創造這樣的美好記憶,就是對於這些美好影像奢貪過多。
有個朋友花了十年找尋他心目中完美的女人,可惜的是,當他終於找到的時候,卻發現她也在尋覓完美的男人。有時候我們期待太多、要求太多,卻常常不知道回頭檢視自己,是否值得這樣期待背後,相對應的條件。
一般人不相信命運,也許就像一隻狗看不見彩虹一般,人只是看不見時間,也看不見另一個空間,跟狗一樣,她們天生看不見顏色。我們就像坐在一輛超音速的大火車上生活,你以為世界就是那輛火車裡你所能看到、聽到、接觸到的一切,然而火車不過是真實世界中急速行駛的列車之一。如果,我們能讓火車停下來,那一瞬間,或許我們能夠看到真實世界的一角。
真實的愛情世界,不會只有晴天,它存在真實的溫度變化、雲雨雷電。雨停了,十四度的低溫,即便陽光普照,還是擋不了這股涼意。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從Chindia到Chaiwan
時值前總理盧武鉉跳崖與北韓核試爆而內外交逼的南韓,其媒體卻同一時間發出另一項警語:小心Chaiwan(China + Taiwan)的追擊!
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日前在輿論版的「朝鮮編輯台」專欄中,由宋義達記者具名,以「兇猛追擊的Chaiwan」標題,描繪了台海兩岸經濟合作威力對南韓形成的震撼。該報導引述IT業界的看法說,「兩岸融為一體進行追擊的局面非常可怕」。因為在IT領域一直保持全球強者地位的韓國企業,最近卻在兩岸合作企業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南韓媒體把中國和台灣的英文名稱,發明一個新英文字「Chaiwan」,這指的不是兩岸統一,而是兩岸資訊科技(IT)產業上的合作,將形成中國加台灣(China+Taiwan)的緊密IT供應鏈,威脅南韓在電子業的發展。以LCD面板為例,2008年第一季南韓面板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為46.2%,遠超過台灣的35%、與大陸的13%,不過到了2009年第一季,台灣的市佔率增長到56.5%,南韓卻降到29.7%,這是由於中國大陸許多家電廠商大量購買台灣的產品,才讓南韓產品節節敗退。
歐美市場的消費需求漸趨飽和,傳統上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國家,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另謀生機。中國大陸十幾億人口所勾勒出來的龐大市場商機,早已被世界各國視為下一階段經濟成長的希望所寄。這個看法,鄰近的日本、南韓都深信不疑。根據麥肯錫估計,2015年中國年收入逾25萬元的家庭將超過400萬戶,中國的個人消費額也會從2007年的人民幣6.8兆元,大幅提升到27兆元。2020年中國購買力甚至可能超越美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國。同樣的看法也出現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R. Krugman)2009/05/14來訪台北在一場演講中。克魯曼指出,除非發生車禍,否則在他有生之年,中國大陸一定會成為世界經濟強權且勢將撼動美國的霸權地位。經濟學人中國首席代表暨中國諮詢總監許思濤預估,中國農村與城市的人口比例是6比4,城市人口預計十年內會成長至六成,整體生活習慣的改變,將是大陸購買能力大幅提升的主因。拓墣產業研究所的研究也認為,大陸擴大內需就是要將農村城市化,原本估計大陸的採購力超越美國最快要2025年才會發生,但金融海嘯讓距離拉近,大陸有機會可以提前在2020年就會占全球消費兩成,打敗美國市場。
全球競爭下的區域整合趨勢,莫之能禦。兩岸經濟合作會是個怎樣的局面,其實還沒人確切知道。南韓媒體學得快,幾年前,類似的字眼,Chindia(China + India)也曾廣受矚目。同屬金磚的中國與印度關係發展,備受關注。中國固然標舉世界工程奇蹟的青藏鐵路之榮耀,其打通中印門戶的國際戰略意圖,看在印度眼裡,卻不免有著「一隻伸向南亞的鐵拳」疑慮。但印度學界與政壇提出Chindia(China + India),在「龍象之爭」或「龍象之盟」的爭議中,放下邊界戰爭的歷史仇恨,快樂想像「龍象共舞」的經濟合作榮景。現今,隨著兩岸關係發展,大陸廠商採取低價攻勢,Chaiwan產品成為搶手貨,可以說是台灣企業崛起的主要原因 。如果龍象能夠快樂共舞,兩岸當然能夠營造「與卿共舞」的和諧想像。況且,台灣具備地利及文化等優勢,只要能夠與大陸的產業區隔,大陸這個未來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可以說是給了台灣企業極大的業績保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從Chindia到Chaiwan,China都是最受關注的主軸。近幾年來,在國力一消一長之間,南韓早已揚言不把台灣看在眼裡了。Chaiwan再「可怕」,也不過是「追擊」,而非超越。 其次,Chaiwan這樣的組合,含有極高的民族主義成分,台灣的產業是否真的具有擊敗世界級競爭對手的水準,以便延續在民族主義熱情消退之後的市場優勢,可能才是挑戰的開始。更何況,當台北到上海的時間距離跨越了台北到高雄的地理距離之際,台灣內部針對主權和經濟的平衡辯論才正要上演, 或許這些才是其他國家的記者,所觀察不到真正細微的差異。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換個角度來看經濟循環
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美國股市在一天之內狂跌140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政府總預算的四倍;而1929年底,美國股市整體蒸發掉300億美元,等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所花的經費。十個月後,華倫巴菲特在奧瑪哈出生,當時,全美國沒有人想買股票。二十五年後巴菲特加入了葛拉漢紐曼公司,專心從事股票投資事業,而這個時候巴菲特有兩個小孩,並且在租來的房子裏用抽屜當成小孩的嬰兒床。1965年,巴菲特正式主導波克夏海瑟威,當時他的父親過世,遺留下的遺產和所有投資人的資金悉數以波克夏名義投入股市,一年後,道瓊一度短暫衝上1000點。1969年秋天,富比士雜誌這麼形容,”1957年投資在巴菲特合夥事業公司的一萬美元,現在價值二十六萬美元,而過去十二年間,該合夥事業一直以每年31%的複利率在成長,目前已經有一億美元資產。"
1973年市場一蹶不振,巴菲特反而利用這段時間打造屬於他的企業集團,1979年中,股市低迷,股市交易量就像一滴眼藥水那麼多。1981年雷根上任,開始大幅減稅並且放鬆對企業的管制,直到1982年底,多頭市場突然展開,股價也開始追上企業獲利成長。2006年6月26日,巴菲特宣布將送出85%他持有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股票(時值340億美金),他在該項宣布的演說中:”我非常幸運,生在1930年的美國,出生那一天我就中了樂透…”2006年10月23日,波克夏海瑟威成了第一檔成交價格超過10萬美元的美國股票。2007年底,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每股價格更高於14萬美元,當時公司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而2007年7月,道瓊指數創下14000點的新高後便逐漸下滑,至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全球金融風暴再起…。
我並不打算在這邊介紹巴菲特傳奇的一生,我更有興趣的是他每個傳奇事件背後的年代。透過巴菲特每個傳奇時間點,細細審視美國過去這100年的經濟成長脈絡,可以發現一個大略的時間週期,1929年和1968年股市與經濟都曾達到高點,然後就伴隨一段長達數年的低迷。每一個高點與高點間隔的時間大約40年左右,姑且以這樣的時間週期來推估,2008年的高點是否伴隨數年的低迷,值得觀察。
另外,每隔三十年,石油價格和商品價格會創新高,如同1920、1951和1980一 般。因此下一波商品價格高點是否會落在2009-2010。現代化的社會,經濟不外乎是一群人的所得和消費。有多少人、年紀多大、買甚麼、住在哪裡或打算搬到哪裡,結果總是和"人"有關。所以我們找出主要的消費人口 -- 以1946年至1964年間出生的美國人,也就是俗稱的嬰兒潮世代來看。假設平均擁有第一個小孩在25歲,則他的孩子在其40歲左右進入青春期,這時候的食品與衣物消費最多,而這樣的高峰會維持10年到孩子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假設以嬰兒潮世代均數1955來看,也就是1996-2006年,之後就急遽下降消費水準。如果用這樣的消費高峰回推,約可合理化2008年商品價格與石油價格的高峰。
商品週期當然強烈影響股市,當商品需求下降,企業的股價怎麼能夠全面性的居高不下?除非他的商品是賣到外太空去。但是我們之所以不容易透過人口數和消費需求來推估股市表現,是因為能影響股價表現的因素太多了,政治、環境、傳染病甚至恐怖攻擊都可能讓股市上下震盪,如果再加上投資者的心理因素與企業主的預期效應,很容易讓商品需求與股價表現常態性呈現一段時間的正負值落差,但整體來說,絕不可能脫鉤。
那麼房市呢?美國房市今年與去年相比,房價平均跌幅近兩成;不只賣屋客苦惱,連市場下游的二房東也頭痛。尤其,電影《慾望城市》中的場景紐約精華區曼哈頓,商辦轉租空屋率高達四成;其中,摩根大通大樓甚至空出十幾層樓養蚊子。於此,我們不妨也用戰後嬰兒潮的購屋需求來觀察,假設這批戰後嬰兒潮30-35歲首購屋、45-50歲換屋、55-65歲退休度假屋,那麼以美國的嬰兒潮世代(取其均數1955)就是1985-1990首購屋房市、2000-2005年換屋房市、2010-2020年度假屋房市。可以發現,2008年的房市泡沫是源自於換屋潮所引發的房市投機氣氛,低頭期與低利率讓許多移民與低收入者也能輕鬆申請到房貸,而當2005後需求開始下降,投資資金移轉他處之後,被膨脹的房價讓越來越多的房貸戶繳不出貸款。
所以,巴菲特說自己是中了娘胎的樂透,不如說他掌握了每一波的消費需求曲線。
看看鄰近的亞洲,日本從1990年到2003年日經指數下跌80%,而在東京這個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房價從1991到2005的跌幅超過60%,也駁斥了東京沒有土地可以再開發,所以房價不可能走跌,這樣的謬論。但是,當東京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世界各地的經濟卻依然蓬勃發展。怎麼會這樣呢?戰後嬰兒潮舉世皆然,為什麼獨獨日本早了十年出現經濟衰退?原因在人口結構。以當前日本的人口結構來看,55-59歲的人口是所有結構中最多人數的區段,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年,這些老年就業人口都將走入強制退休的年紀。而社會結構的高齡和少子化,讓今日的日本恐怕要一直到2020年才能讓這樣急劇高齡化的速度趨緩,相關的商品需求和房市需求,如果沒有合適的移民政策或是生活型態的創新性計畫,恐怕整體人口的銳減,是無法為刺激消費需求幫上太多的忙。
台灣的戰後嬰兒潮目前還是消費主力,加上1949年強制移入200萬人數的軍隊與眷屬,讓我們的消費需求不至於像日本一樣的急速萎縮,但是這樣的架構還是受限於海島型、依附性高的外貿經濟模式。當歐美日韓等消費需求急速下降,而我們又不能找到更大的需求市場時,出口勢必下滑;同時,人口結構在2010年後亦將逐漸走向高齡化與少子化,顯見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提出具競爭力的移民政策或產業轉型方法,也將會走向日本的老路子。
當然,有人認為將大陸市場開發為另一塊內需市場,或可維持原本台灣的出口優勢。這可能需要檢視一下產業屬性,因為大陸也寄望透過出口來賺取外匯。但整體而言,內部的消費需求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不可能大幅提高,僅有可能創造局部性需求。以房市為例,主計處最近一次的統計數字,發現全台灣的空屋率,最高的是台中市26%,其次是基隆市23.8%和桃園縣23.2%。相反的,住宅短缺的縣市則分別是台北市、雲林縣、台南縣、高雄縣、金門縣。
若完全期待來自台灣內部的消費需求來消化房屋供給,大概會出現兩極化的發展,高價住宅愈益高價、低價住宅愈益低價,因為整體人口不會如過去數十年急速增加,加上首次購屋的需求將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換屋需求和奢華需求。當然,有人期待陸資會風捲落葉般的撐起台灣的經濟發展,關於這一點,涵蓋的不只經濟因素,也超過了我們今天談論的角度。
延伸閱讀: 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Price the Market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一路玩到掛 The Bucket List
如果有機會,讓你在結束這一生之前,列下你想做卻一直無法實現的願望清單,你想,那會是甚麼?
根據Elizabeth Kubler-Rossy在其1969年《On Death and Dying》這本書中所提到,每個人在面對死亡有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否定和逃避」:病人通常一聽到這個不好的消息時,會非常震驚,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有的人甚至會否定一切,覺得一定是診斷錯誤,要再找別的醫師檢查。也有的人會刻意規避親朋好友的關懷,也不願意聽到任何跟自己疾病或是跟死亡有關的字眼。 第二個階段是「憤怒」:「為什麼是我?我還這麼年輕?」「我做了什麼孽?要得這種病?」「上帝不公平,我一輩子辛苦工作,這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有的時候病人看到其他人健健康康,開心說話做事,自己卻來日無多,就更生氣,覺得妒嫉,或是覺得別人不夠關心自己,他們開心過日子而自己卻在受苦。而這樣的憤怒,有時候甚至直接投射在平常照顧自己的醫護人員或是家屬身上。
第三個階段是「討價還價」,尤其是強烈的跟自己信仰的神祇做心靈交易:「我還有一家大小要靠我糊口,我怎麼可以丟下他們不管了呢?讓我活到孩子夠大可以賺錢養家好嗎?」「我改,我會好好聽話不亂發脾氣,乖乖吃東西,只要能讓我活下去。」在這個階段,很多人因此會迫切的想要有個信仰做依靠,或者十分積極的求神拜佛、做出深度的懺悔、花大錢做善事希望能夠因此和這些不可知的神祕力量商議出延長生命的可能。當病情沒有好轉或是每況愈下時,有些人會對信仰起疑惑,甚至家屬因為極度傷心而放棄原來的信仰,再也不相信有神的存在。
第四個階段是「沮喪」:傷心失望,難過自己失去健康、無法工作、無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沒有能力自由行動。難過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害怕經濟不濟、害怕自己被遺棄甚至害怕自己到最後靠機器維生,活得沒有尊嚴。這個時候的人看不到希望,老覺得自己很沒用,對自己生氣,或者想乾脆早一點死了就算了。到了第五個階段則是「接受」:這時候已經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會心甘情願的去面對,去交代或處理後事,「我已經準備好了,就看神什麼時候有空來接我了!」也有的人雖然接受死亡這個現實,但依然不願去面對,直到臨終都處在怨恨生氣的狀態。而有更多的人,連這個階段都沒還進入就不甘心的走了。
有部電影,用很生動的手法來詮釋這樣的五個階段,並且提出了更認真面對生命結束這樣議題的方式。
導演:Rob Reiner
編劇:Justin Zackham
演員:Jack Nicholson、Morgan Freeman
故事從一個學識豐富的汽車技工與一位熱愛麝香貓咖啡的富商開始,他們相遇在富商開設的醫院,並且在富商自己制定的遊戲規則中不得不開始互動。如果有機會讓你知道自己的死期,根據調查有96%的人希望自己不要擁有這項權利,因為否定和逃避是人們面對死亡的第一個反應。
老技工因為家庭的關係,未能完成學業,卻閱書無數,幾乎不曾答錯電視上的猜謎問題。而富商脾氣古怪,極為富有,卻從沒有人來探過病。這兩個人,同時被醫院診斷,因為癌細胞蔓延,也許,剩下的生命不到一年。在進入第二階段自我憤怒之前,他們共同找出了一個面對死亡的積極態度,他們寧可在死前去做一些自己一直夢想但一直沒有去做的事情。這裡頭最容易想像與最容易實現的,當然和物質滿足有關,刺激的挑戰、異國的美食、拉風的跑車、壯觀的建築…。金錢能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
印度信仰中,神在判斷一個人能否上天堂前,會問兩個問題:首先,你是否已經在你生命中發現了喜悅?其次,你是否在你生命中曾經幫助別人找到喜悅?如果依這樣的標準,有人窮一生時間都未必能完成這兩個課題。當然,電影巧妙的利用了劇情中的事件,讓兩位罹癌的老人都安詳的面對了死亡。
有一天,我們也將面對死亡,屆時,不管你列出的清單為何,也不論我們是否能同時具備老技工豐富的學識與富商用之不盡充沛的金錢,來讓你的清單如願。可以確定的事情是,我們比他們更有時間來思考這一份清單,也比他們更有時間去完成。當然,我們也處在相對健康的狀態下。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就是那顆蛋
底部在哪裡 ? 我記得德國有一位投資家,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曾經提出一個投資心理的分析模型,叫做科斯托蘭尼雞蛋。主要是協助說明投資標的上漲和下跌的內在結構,他認為漲跌是對分不開的搭檔,如果分不出下跌的終點,就看不出上漲的起點,同樣的,如果大家辨別不出上漲的終點,也就預測不到下跌的起點。
第一個階段是盤整階段,行情跌至一定的程度;第二個階段為調整階段,行情會隨著重大消息而漲跌;第三個階段為急速擴張階段,行情會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向上攀升,但是後半期行情走貶,則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持續下探。
1985年台灣的外匯存底開始快速的增加,台幣兌美元開始升值,但是因為升值速度不夠快,導致熱錢大量進入,貨幣供給大幅提升,這樣的熱錢充盈的情況持續了三年。1987年台灣的房地產價格大幅上升,至1990年其勢方歇。台灣的股價指數從1987年六月的1735.7點開始上漲,其後經過幾次的起伏,直到1990年2 月衝到台灣股價的歷史最高點11983.5點。其後一路下滑,再也沒有回到過此一最高點,直到現在。而造成台灣股價在1990年二月大幅下跌,以及房地產價格在1990 年停止上漲的最主要原因,在於1989年2月28日中央銀行把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率由23%大幅調升到27%;同時,商業銀行對於不動產市場的放款進行選擇性的信用管制。在貨幣供給大幅緊縮的情況下,再加上不動產市場急需調現的情況下,企業與投資者開使大量拋售股票,結果造成台股指數開始下跌。
我們再來看看這十多年來的台灣房地產,從1996-2001年的高點一路下滑到2002,然後開始了近兩年的SARS衝擊期,從2004年才急轉向上,2005開始緩步上升。假設我們將1995年的房市設為(A)、1996-2001設為(B)、2001-2002設為(C)、2002-2003設為(D),那麼2004可視為(A1)、2005-2007為(B1)....。你覺得你應該在什麼時候進場,什麼時候出場呢?我想如果是事後諸葛的選擇,每個投資人都會選到最低點進場、最高點出場。但是身歷其境,其結果卻往往相反。
2003年,因為負責專案的關係,時任南港軟體園區管理中心的朋友告訴我南軟周邊是好的投資標的。我將這樣的訊息轉述給了身邊的朋友和同事,但是當時因為SARS的關係,房市一片低迷,沒有人敢進場。2007-2008隨著南港展覽館、南港經貿園區的陸續完成,加上高鐵、捷運通車的效益,這個地區的價格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知道訊息的舊識不免對於當時沒有鼓起勇氣一擲而感到扼腕。但是,投資的過程所呈現出來的狀態,經常和這個案例是相同的。每個人都知道不要追高殺低,每個人都知道要逢低佈局,但事實是高與低是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
D進B出,什麼?!沒錯,就是D進B出,懷疑啊?!不然,你去看那顆蛋。
延伸閱讀: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換個角度來看景氣循環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天兵短集 (3)
1993/04/06
黃金是由礦裡所挖出的、白玉是從石頭裡面產生出來的。離開了幻化的世間,就不知道真如的實相,除了生死就沒有根基可言了。能在世俗之中而不墜於世俗者,方具風雅高潔之氣節。徒拋世俗而求風雅,不免落入俗道,道理可以由飲酒中悟得、神仙可以在風化中碰到,可見高雅也要俗塵來顯現。
交人交心、澆樹澆根,如果能常保一顆敏銳的心,小地方也能獲得很大的啟發。
朋友,取其字義,乃是比肩為伴。在人生的道路上比肩結伴而行,原不必多,多則繁、繁必雜,往往因此而失去了真正的方向。真正理想的夥伴,只要能夠知心、真誠的關懷、適時的伸出援手,朋友,一二至交也就夠了。
1993/05/10
真要寫些甚麼來紀念或是記述一些事情是沒有必要的,思緒就像是一部永不休止的放映機一樣,隨時上演著人生不同階段和時期的劇情,腳本是空白的,隨時隨地有新的點子、新的題材,看你怎麼去運鏡。如果願意拋下一切、放下身段,腦中、心中所充滿的不再是窒息的習題範例或酸澀的遊戲規則,我想,生活就比較不會是一種負擔,他可能是一種追尋、探索或是嘗試。
我想,瞭解的下一步就是掌握,其問題不在於自我了解有多少、別人眼中的自己是甚麼樣子,而是自我定位多少,希望別人如何來看待自己。語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其實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也。
真正的人生應當是愉快的人生,而人生的愉快不僅止於感官的享受以及物質的滿足,有時候一句不經意的問候或是發自內心的一聲感謝,就足以令人雀躍。人生的價值真要有一張打字的標籤紙來限定嗎?人生的意義又何嘗有任何一張成績單可以評量?遊戲規則的設定,只是讓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些甚麼,而不是規定我們該怎麼去做。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一百億的驚嘆號
這一路走來,在商場上見過、聽過不少傳奇,這位先生可以算是傳奇中的傳奇。
他父親在他十六歲那年過世,只留下母親和七個兄弟姊妹,全靠母親當工友的薪水一手帶大,他一邊讀書一邊當送報生。商專畢業後,他從信託公司展售員開始,並同時到學校教導投資學的老師所開設的公司上班,從畫股票K線圖開始。當時台灣股市正熱,二十五歲讓他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三十歲不到就累積五千萬元資產。目前他手上的集團資產近千億,光是他個人的身家就將近百億。這種宛如港劇大時代的白手起家傳奇性故事,足以讓很多年輕人在經歷各種挫敗之後,拿來思索再三並且重新出發的絕佳借鏡。不過我不理解的是,三十年來商場的浮沉沒有壓垮他的任何鬥志,傳奇人物卻在一場司法搜查和一篇周刊報導敗下陣來。
這個關於名譽的驚嘆號!價值一百億!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天兵短集 (1)
1990/04/13
美,眾皆喜之、欲近之、求之,甚或塑之、造之、擁有之。然世上之物多皆不美,或有缺、或有陷、或不合己意。
於是美之人、事、物近混沌以來幾近於名利之被追求、搶奪、殺掠,究其因,蓋其物稀所以為貴。
人欲擁之、存之、藏之、用之而私心之起,慾大於智、貪盛乎念,即此一心一為一行,即擁之、即存之、即藏之、即用之,美者不復為美矣。
依吾私念,美者取其缺者、陷者、合其意者,價值之菲薄存乎一心,此心為貴雖糟粕棄唾,視來仍具風味。
反之,即以莫邪和式、千年美物亦同於廢鐵頑石,何美之有?
1990/05/25
遇事投怏而起,逢爭挺身而鬥,飛揚浮躁、剛愎自用,常常是始張後馳,難以為繼,無法全始全終,因此迄無所成。
古往今來,雄才大略之士,每逢不如意事、不如意人、不幸情況,陷險惡逆境先得自躬反責,以求心平氣和。
退一步想以期有所因應,終則不辭勞瘁,有計畫有步驟的加以努力,一切必能逐漸改觀。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一切煩惱事,皆從不忍來。
1990/06/08
波濤洶湧的人生,情在亦能醒、多情而不搖滾。
對某些永恆的、無限的、更高層次的思想,思考與追求,帶著一往無悔,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一些傻氣。
般若波羅密心經所開展的是,希望現代人可以透過思維靜慮,在繁劇煩亂的生活中找到一些安頓的方法,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
而般若波羅密譯成簡明的白話就是依智慧到彼岸之意,也是無我、無上、無私、清明正覺無分別的智慧。
如果能如此,就能沒有甚麼窒礙煩惱,沒有甚麼恐怖無明,也沒有甚麼顛倒夢想了。這樣,才是一個身心終極的安頓。
1990/06/29
山靈孕育 日月嗷哺 林間穿梭 四海遨遊 如精如靈 似仙似魂
回一眸傾眾生 嫣一笑動萬心 凡言俗字 庸筆腐生 焉能書 何如說?
鴻鵠之志 燕雀焉知?
事之狀如峯 起伏若不定 處之在峯 不見其谷 反之亦然
位高得權者不察 位低受轄者不上 斯謂之亂
脈絡可循 層環相啣 下可上達 上可直下 謂之倫理
無理之倫 將奈之何?
1990/08/26
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是快樂的敵人,他們可能比小草、小狗、老人都偉大,但是他們不懂得快樂是甚麼。他們永遠不肯放下布袋來換取簡單的快樂。
從小到大,我們不斷的在路途上遇見快樂的敵人,可能來自書本、教條、訓話,也可能來自長輩、親友、陌生人。
每當我們做一件快樂的事情,他們就要振振有詞出來阻攔。
許多優秀的漫畫家、小說家、舞蹈家就這麼被扼殺了,而這個世界上只添了幾個正經、規矩卻一點也不開心的平凡人。
真正的哲學家,總是教導人簡單的道理。
悠閒就是一種簡單的道理,它看來毫不深奧,做來容易實行,可是人生的樂趣卻蘊含其中。
所謂的享受,並非窮奢極慾,而是從最最平淡平凡的事物,找尋真趣味。
懂得享受的人並不多,原因在於悠閒哲學的未完全推展。
懂得去愛人,懂得去愛人所要付出的一切,然後才會明瞭愛是甚麼,也才會知道愛人與被愛是不可分的。
1990/09/18
事到萬難需放膽、理在直處氣要平。
松柏不歷冰霜,幾與凡卉無異,人生在世,繆葛糾紛,方能悟出與其怒色厲聲,何如定心靜氣當之,如是方為澹泊之入門。
人無志而不立,立志只是立其為善不為惡、從正不從邪之志。立定志向,直如起死回生,倘若半途自墮其志,雖生猶死。
人有躁進之心,則必多趨附之術;人有患貪之念,必有冒貨之法。
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檢點。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見是非、以古為鏡可以辨義利。
天兵短集 (2)
1991/01/04
放假時遇著了中心的同學,彼此談起了近況和未來的計畫,都不禁為時間的流逝而嗟歎,互笑下次相遇可能已經是老百姓了。人總是如此,回首來時路總有些不全、有些遺憾。在回憶裡找尋缺憾、在夢想中編織未來,卻老不能實現他的夢,而再遺憾。人生生之數十年,孰得孰失,焉知?展望未來,勿眷戀過去,老話,似乎頗受用的話。但明日事誰能預料,彷彿擁有的也只有看來較為真實的過去。
歸零,是一個非常非常難得的修養。人家說,高處不勝寒,原因在哪裡?會攀至高處,儘管放入了多少的努力,它仍然只是一個山峰,一至峰頂自然而然就要往下降。這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因為人生並沒有頂峰,而我們心中的障限制了攀上的道路,我們所立足的任何一點其實就是頂峰,同時也就是谷底。如果我們願意把每一步都當成是起點的話。
新的一年,願自己 -- 待人如菜鳥般謹慎,處事像老鳥般歷練。
1991/01/19
學乃心之眼,如果你肯用心,軍中還是有許多事可資學習的。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部隊由來自四面八方,各式各樣的人匯聚而成,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風俗人情和互異的價值觀。如果能屈下身段,以各個角度來探視同袍,每個人都當是可喜和可愛的。截長補短、見微知著,就得看個人的功力如何了。同樣一片天、一塊土地,怎麼走才比別人有風,自省。
人生何其複雜、生活何其繁煩,混沌生命,明眼人並不多,一針見血,有時雖帶來震撼,但往往也最能引人啟發和省思。人們善偽裝,使得他們在萬物中一枝獨秀,不但欺騙了別人,有時也蒙蔽了自己。甚麼時候人才可以卸下面具,自由而不心虛的呼吸。在這新春時節,免不了要對自己來個除舊佈新。然我果能摘下面具享受一針見血的快感?想是未必,畢竟只緣身在塵世中,正如佛家所說的"生活",一切答案盡在生活中。
1991/02/01
團體生活也是一門學問,有些人一見如故,大有臭氣相投之慨,有些人則是天生八字相沖,越看越不順眼。人生如斯,就像一則大家都已熟悉的小故事:丟了斧頭,懷疑鄰居的小孩,看他的言行舉止,無一不是一副小偷的樣子。過了一段時間,斧頭找到了,怎樣看鄰居的小孩,都不像是小偷的模樣。這很可笑也很真實,人們大多以自己的臆測來揣度別人的言行舉止和思想,正如瞎子摸象一般,不是很可笑嗎?
對人施恩,應先淡後濃,如果先前對人很厚然後慢慢淡下來,則受恩的人不但不感激,反而會因此而招致怨恨。正如山峰最高處不長樹木、河流湍急地方沒有魚蝦一樣,過分的清高行為、過度的偏激心理,也和峻嶺急流一樣,是不能容納生命萬物的。故人應氣量寬大如海洋,方能包容萬物。愈是偉大,行為也愈平凡,只有在平凡中才能顯出偉大。古語云:得道者多助、失德者寡助。人能以謙待人,凡事三思而後行,自會得到幫助的,期自勉。
有一段話是這麼寫著,我們常常準備要好好生活,可是從不真正去做。在我們心裡有許多目標、理想和計畫,尤其在服役期間,心靈上少了許多現實社會明顯的壓力,而讓許多人能因此再出發。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實踐而已。有許多道理、許多哲學,我們老早就知道,也深明其意,但能按步行車,切實去做的卻是寥寥可數,包括自己也是如此。
既然如此,現在就做。
1991/03/15
我們的心理結構中有一樣奇怪的東西,就是喜歡聽別人的支使,這是上萬年以來的洗腦結果。我們時常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證實,因此當我們正在問一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問自己。我所說的話並不算甚麼,也許還記得其中幾句,也許拿來和他人比較,但就是不肯面對自己的生活。可惜我們從不質疑,只希望別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去做。而當腦子裡想著這些的時候,還是甚麼也沒做。
人在無事的時候,心地容易陷入沉淪昏冥的狀態。這個時候應當心平氣和使心境空虛,洞察外物自然清楚而分明。此所謂宜寂寂而照以惺惺。人在多事繁忙的時候,心就像奔馳的野馬一般,不易駕馭。這時候就要惺惺醒覺,把持著寂靜不動,此所謂宜惺惺而主以寂寂。這就是人當落寞時要防止消沉,繁忙時要注意冷靜。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玩索 2 – 哪兒來的順序
我們現在看一些老祖先留下來的東西,有兩大障礙。其一是敘事文體,這部分比較容易排除,多看些文章,一方面欣賞優雅洗鍊的文字,同時也習慣古人敘事的方法;其二是單位符號,這個障礙比較困難。舉個例子來說,中國人很早就將元、會、世、運作為時間單位,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一元之數十二會,三百六十運,四千三百二十世,所以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此所謂一元消長。但是我們現在大部分只是運用,甚少去進一步理解真正的涵義。好比,我們過年的時候常說,一元復始萬象新。也就是說,十二萬九千六百年這麼長的時間,是由復卦開始的,哪裡的復卦?天圓地方圖中的圓圖裡的復卦,因為一元消長從天圓地方中的圓圖復卦開始。類似的說法還有"錯綜複雜",指的錯卦、綜卦,與交互之間的卦變關係;我們說"不三不四"而不說"不五不六"是因為易經的道理中,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這兩爻在卦的中間,所以一個人如果不成樣子就會被說成"不三不四";又如"亂七八糟"是由遊魂卦和歸魂卦而來…。我還能夠舉出更多的例子,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斥的這一類大家自然而然引用,卻甚少細究其意的說法,語源皆來自易經,但是因為我們不熟悉老祖先的語法和符號,因此,容易衍生出許許多多似是而非的謬誤。
最近讓我有這種感受的是孔子的序卦傳。相傳孔老夫子曾經針對周易六十四卦的順序做出解釋,後人整理成"序卦傳":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勿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後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乘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文字精簡幾乎沒有贅詞,意思明白也幾乎不需翻譯。姑且不論是否為孔子親筆所為,可以說,後人在談周易六十四卦的順序幾乎以此為本。
望文生義,我來試著解釋"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前八卦的順序:乾象徵天,坤象徵地;有天地,然後產生萬物。充滿天地之間的,唯有萬物,所以接下來是屯卦;屯是充滿、萬物創始的意思。萬物剛創始時,必然蒙昧,所以接著是蒙卦;蒙是蒙昧、幼稚的意思。萬物幼稚,就不能不養育,所以接著是需卦;需是飲食的道理。飲食必然會有爭訟,所以接著是訟卦。爭訟必然會成群結隊而來,所以接著是師卦;師是眾的意思。眾多必然就相互親近,所以接著是比卦;比是親近的意思。
同樣的"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前八卦,我用自己的意思再來解釋一次:乾象徵天,坤象徵地;天地創始,代表公司設立。 屯是小草被石頭壓住,力爭出頭,因此小草要團結奮力,象徵創業夥伴初期共同面對困難。接下來,啟蒙時期,創業者要將經驗傳承,才能相互協做。創業不外乎獲利,每個創業的夥伴都有強烈的經濟需求,也是參與創業的動力。有利益,就牽涉到分配,創業夥伴勢必面對接下來可能的爭執。當意見不同,一小眾一小眾的意見變慢慢分開,是為師。每一小眾的夥伴彼此之間更加親近,是為比。
真是太偉大的學問了,怎麼談論都能正確。真的是如此嗎?若以人文思想來說理,這樣的順序是很有哲理的。上篇可以解釋為人類與社會的發展關係、下篇可以看成人類自我人生的循環。做為歷史哲學看、做為人文文化看,理由非常充分,但嚴格來說,孔子這篇序卦傳,只是解釋卦名而已。譬如他只解釋甚麼是需,是需要的需。人類活著就要飲食,這就是需,有了需要人就會發生爭鬥,因此需卦下面是訟卦。以文演意,是很合理的,但是易經的本身是由象數來的,如果由象數來推演,只能說孔子的序卦傳僅就易理上講道理,至於六十四卦為什麼這樣排列的科學性關係,沒有在這篇文章中被解釋。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甜味效應
今日的海地,約十分之一的新生兒活不到一歲,國民平均壽命僅五十歲,平均所得不到四百美元,識字率不到25%。但是二百年前,它可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向有安地列斯群島珍珠的美譽。讓海地從二百年前的人間福境到現在的落後景況,都是糖。
甘蔗約莫在西元前三百年開始在印度被拿來當成作物,但往外傳播速度緩慢。一千年後中國、日本和中東均有種植,但真正大規模栽種的則是阿拉伯人。埃及所產的糖在當時被認為是全球最佳,阿拉伯人殘酷征服伊比利半島,隨之將甘蔗引進栽種。歐洲人則是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往耶路撒冷一路打去,才開始熟悉這種新的植物,可以說糖和戰爭變得密不可分。
威尼斯的貿易商主宰了中世紀歐洲的糖貿易,那時候糖仍屬於奢侈品。十五世紀葡萄牙人和威尼斯人聯手展開航海世界,開始引進非洲人當奴隸在一些大西洋島嶼上規劃甘蔗園大規模生產。十六世紀歐洲新富階級崛起創造了更多享受得起這種甜味的人,為了滿足這些新的需求,葡萄牙人將甘蔗引進巴西,擴大生產。至此,甘蔗成為不折不扣的國際性作物,橫跨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
接著加勒比海地區登場,特別是海地的蔗糖業達於巔峰。當時島上有三萬名自由的白人、三萬名黑白混血兒以及四十八萬名的奴隸,使全島成為一座大型甘蔗園和奴隸監獄。由於海地是一座法屬的熱帶島嶼,當法國爆發大革命後,海地在工業主義和奴隸制度、資產階級和古老勞力之間的矛盾衝突愈來愈高。巴黎的革命人士願意將選舉權擴大適用於海地,但海地的白人甚至是黑白混血兒卻無意廢除奴隸制度以免斷掉法國歲收的一項主要來源。於是,海地的雅各賓黑人政黨開啟解放戰爭,戰事從一七九一打到一八O四,最後取得自由之身的奴隸占領海地,殺死或放逐島上的白人。
這些得到自由的黑人,不再願意替甘蔗園賣命,相反的開始推動土地改革,將大莊園分割為數塊小土地。但海地在國際經濟領域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如今這座島的人均出口額在一百二十五個國家中排名一百一十二。自一八O四年獨立後至今,島上人口急速增加,但國家經濟幾乎停滯不前,海地找不到可以取代糖的產品,輸出棒球選手和民族意識當然不可能是蓬勃經濟的發展要素。
海地其實不是特例,大部分曾做為甘蔗殖民地的國家或地區,包括牙買加、海地、古巴、巴西東北部、爪哇、菲律賓...等,仍非常貧窮,且帶著永難磨滅的生態傷疤。但做為近代初期最大產糖島嶼的台灣,卻走上不同的道路,這樣的結果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集商人、海盜、叛民於一身,並於一六六二年征服台灣的鄭成功。
十七世紀初期,台灣人煙稀疏,經濟體大致自給自足。停靠台灣的貿易商若非往返中國、東南亞途中在此補給,就是在此地購買鹿皮。荷蘭人在台灣設立要塞和貿易站,主要也在思索台灣的原住民是否能為他們生產更多的蔗糖。二十一世紀某些民族主義人士大肆吹捧,將鄭成功征服台灣是為對抗荷蘭人的反帝國主義義舉,其實,並無證據可資證明鄭成功有這樣的想法。對鄭成功而言,敵人始終就是清朝。隨著反清復明的夢想漸趨黯淡,鄭成功本身變得越來越專制昏庸,征服台灣後不久即去世,得年三十八。
一六八三年,清軍攻佔台灣。中國雖然也有糖的需求(十九世紀初,中國的人均糖耗量高於歐洲)但卻無意在台灣打造單一作物區,因為清廷關注內部安定更甚於外來威脅,因此時時注意不讓台灣的糖生產高於稻米生產,也不允許摧毀太多森林。(其實清廷大多數的原因只是在管理風險,不希望他的帝國邊緣出現過於富裕強大的地方、並讓原住民繼續保有相當程度的舊生活方式)
從此台灣繼續種甘蔗,但從未成為島上的唯一作物。一八九五年日本佔領台灣,曾經大力推進蔗糖生產,因此糖廠、鐵路、港口等建設出現。幸好,二十世紀初日本本身稻米嚴重不足,需要轄下殖民地的稻米生產挹注,也讓台灣再度免於蔗糖單一作物區。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咖啡
做為全球第二大的大宗商品,咖啡已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實上,咖啡無所不在,這條路可是漫長得很,費時五百年、經過四大洲、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之後,才成為你現在看到的咖啡。
傳說中,有位衣索比亞牧羊人,看到他的羊群嚼過苦味漿果後變得興奮且秩序大亂,大為驚訝,於是跟著拿起那漿果放入嘴中,結果也興奮得四處跳。咖啡的祕密效果被發現後,在葉門落地生根,成為當地作物。而開始將這種漿果從衣索比亞運到紅海對岸,很可能是擄掠販賣黑人的阿拉伯奴隸販子,從此,也開啟了咖啡和奴隸約四百年的悲慘結合。十五世紀中葉,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個神祕主義的伊斯蘭教派 - 蘇菲派,發現咖啡有助於他們思索阿拉時保持清醒,但是保守的伊斯蘭神學家則痛斥咖啡的致癮性,發佈敕令凡是經營咖啡館者要受棒打之刑,再犯者就縫進皮囊,丟進博斯普魯斯海峽。
十七世紀,歐洲正值商業主義興起,這種中世紀的中東豆子搖身一變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商品。但這些最早經手咖啡買賣的人,把他當藥看待,認為他可以治眼睛痛、水腫、痛風、壞血病。不久,倫敦貿易商開始在咖啡館喝咖啡談生意,甚至其中兩家咖啡館還做為英格蘭的主要證券交易所長達七十五年。在歐陸,咖啡館漸漸成為因資本主義經濟發達致富者的象徵,成為幫這類人服務的場所。高進口稅造成只有大城市裡較有錢的人喝得起咖啡,證實了上層人士決心要擁有自己的聚會地點,不與低階級人士混在一起。隨著工業時代來臨,咖啡漸漸不止代表優閒,還代表勞動。
在美國,咖啡成為普及化的致癮性飲品,用以幫助大群勞工朋友撐起垂下的眼皮。到十九世紀末期時,咖啡館自動讓位給自助餐館、咖啡社交讓位給職場上的喝咖啡休息時間。北美的咖啡進口量,十九世紀時膨脹了將近九十倍。這時候工廠自助食堂裡三五成群緩緩走動的顧客,早已不似早期穆斯林顧客那樣追求阿拉的啟發、或者像當年倫敦商人那樣追求獲利、甚至是歐陸喝咖啡者那樣追求創作靈感。當時的禁酒風潮中,改推廣咖啡和咖啡館,這無異開了歷史的一個玩笑,伊斯蘭神學家若地下有知,想必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二十世紀,咖啡遭抨擊會導致心臟病和潰瘍,提神功效相形遭到冷落,可是咖啡的消耗量有增無減。喝咖啡早已不是在冥想起悟、商業社交的場合,反倒是開車或是匆匆趕路時囫圇吞下。咖啡不止加快了現代工業生活慌亂的步調,本身也早已成為大量生產的工業產品。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混合多種成分加工處理成的現代飲料,也號稱是咖啡。這種化學化的咖啡早已遭到馴化、商品化,早已遭摻雜劣質添加品而失去其純正。
咖啡對我來說,香味和甜味的混合十分重要,至於是三十五元還是一百三十五元並不是重點。咖啡不會讓我更接近上天,也不會讓我更像奴隸,就像我手上這一杯大街小巷賣得火熱的85度C咖啡一樣,我對於它五百年來的歷史要遠比它是哪一個品種的豆子來得有興趣。空氣中瀰漫的香味,和著嘴中順口的甜味,重要的是腦袋裡想的事情。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inflation
有朋友最近問了我通貨膨脹的議題,提了一些選舉語言裡撈出來的神奇政策,這讓身為龜族成員的我頻頻當機。我努力搜尋遺落在腦袋資源回收區角落,略顯斑駁的經濟元素,輔以孤狗好朋友的協助,讓自己也順便磁碟重整一下。
通貨膨脹用比較簡單的話來說,主要有兩種型態:Cost Push 和 Demand Pull。當經濟資源的取得成本上升,好比糧食、勞工、石油...等價格急遽上升,就會發生cost push inflation,不過,這種通膨是短期的,是非常過程性的,成本上升導致物價上揚,威脅是不高的。但是,如果物價持續上升導源於貨幣現象,以致於過多的通貨流通於市場上,相對的過少的生產與供給,讓市場上產生供需不平衡。太多的通貨在搶購過少的產品,引發物價不斷往上調升,這種demand pull inflation是最難對付的,因為貨幣供給可以透過多種不同的管道而默不作聲的遽增,使人防不勝防。
貨幣過多在市面上流通有很多原因,好比政府的支出預算長期超過其稅收預算所產生的政府赤字,或者因為金融機構的放款遠超過其儲蓄存款的總額,都會使社會上的流通貨幣增加。台灣通貨膨脹的潛在因素常肇於貿易順差,政府長期獎勵外銷企業,再加上關稅與外匯管制,常常增加了新台幣的流通量。隨著過多的貨幣供給量不斷的在經濟交易的流通,使物價不斷的上升,若沒有適當的沖銷政策來配合的話,比較容易演變成惡化型的通貨膨脹。
短期的、過程性的通貨膨脹有時候會造成一部分的人得到好處,但是惡性的通貨膨脹使貨幣價值貶損,使貨幣的購買力大為減少。這時候改持實質資產如房地產、黃金、珠寶、骨董字畫...會比擁有金融資產如政府公債、公司債、公司股票...來得有利。一般而言,我們比較擔心的是demand pull inflation所引發的循環性惡性通貨膨脹,其解決的方案必然透過改善形成的原因來對症下藥。好比發行公債、獎勵投資、放寬進口管制...等等,回收市場流通過多的貨幣,或者導引貨幣到實質資產與建設投資上。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三月初坦承台灣目前確實存在輸入性通貨膨脹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248747.shtml 姑且以彭總裁的訊息為準,來討論目前選舉中討論甚多的通貨膨脹議題。
某候選人主張透過減稅與改革租稅制度,來提升競爭力。嚴格來說,降低免稅額是制度問題,提高每人免稅額二萬多元,四口之家平均減少的稅負不過區區幾千元,對增加內需是杯水車薪,談不上可以提振經濟。而且稅制改革是從改善供給面效率著眼,短期內可能反造成投資減少,對經濟成長未必有利。所以,以政策效果來看,偏古典學派的貨幣政策解決目前面臨的輸入性通貨膨脹,效果實在有限。而對抗經濟成長停滯,凱因斯學派的財政政策通常較能發揮效果。鑑於當前台灣面臨的是輸入性通貨膨脹及全球景氣衰退造成的停滯性膨脹問題,因此,另一組候選人擴大公共建設的凱因斯學派處方顯然較能被接受,因為可以對抗經濟衰退。但是,對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刺激同樣效果不大。
其實我們真正該擔心的是,經濟成長停滯,才是造成相關經濟議題的元兇。台灣在1960和1970年代,伴隨著年平均經濟成長10%,當時的物價呈現一種溫和的上升趨勢。而這種溫和性的物價上升,是刺激企業界投資的重要因素,也是穩定成長的關鍵。短期內透過新台幣升值或是相關的貨幣調節政策是有助於減緩目前的輸入型通膨的,但是長期而言,刺激經濟成長與加速經濟自由才是節制通貨膨脹惡化的良方。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玩索 1 - 原型計算機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學問,魏晉南北朝的祖沖之,精確算出圓周率小數點第七位,堪稱當時古今中外第一人;賈憲與楊輝的一元多次方程式計算與賈憲精密三角,領先西方的Pascal's Triangle數百年;南宋時的宋慈寫的洗冤錄是目前世上公認最早的法醫學專書;印刷、紙張、羅盤和火藥,更是了不起的成就。只可惜,這些階段性的成就並未發揚下去。每一代的人們自滿於當下的成就,不再鑽研、不再創造,自然無法建立當代新的學問,也無法啟發下一代延續的種子。近代資訊科技的起源 - 二進位法與微積分學的發明人:德國大數學家 Libniz 便曾公開表示,中國的易經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一七七三年德國籍神父白進德 Bouvet 從中國寄給他一本易經後,他以二進位數學闡明了易經六十四卦的變化,正式奠定這個方法對探討宇宙和世界的真正價值。保留在德國漢諾威圖書管裡頭,Bouvet 和 Libniz 往來的書信中,Libniz 說:「...如果沒有二進位思考法,我對易經六十四卦體系和易圖的數理邏輯將完全看不懂,不知道他在表達甚麼...因為我這個不可思議的發現,使世人對六千年前帝王哲學家伏羲氏的符號秘密有了完全新的了解,對中國人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應該允許我們也去做中國人吧!...」
如果把易經當成工具書,而不是把它當作神秘的秘笈或是天書。其內建的邏輯符號,透過前人所留下的卜筮、算命、識相...等方程式來加以使用與分析,透過這些已知的運用工具,已經能夠做不少事情了。至於那些在門上掛幾個八卦,就能駕馭鬼神、招財進寶;或者用自己的慾望想像駕馭天地的方法,那是人的神奇,不是八卦的厲害。其實,卦的來源是:仰觀於天、俯察於地、遠取諸物、進取諸身而畫出來的。其中所利用的卦,都是假設的,是分析的工具,不必過於神祕化。卦的本身沒有好壞,好壞只有兩個因素,時間對、位置對,就是好。好比算命,有人八字好得不得了,不遇時,貴不起來;有件東西,很有價值,放在那邊,幾十年賣不出去;有人學問很好,可是一輩子不出名。相傳易經有三,連山、歸藏與周易。據說連山易有八萬言,以艮卦為首,主要是觀察自然環境對於天時地利的影響。歸藏易以坤卦為首,以地為中心,注重地的方位。周易則是在連山易與歸藏易出現數千年之後才發展完成,以乾卦為始、以未濟為終,象徵天地變化周而復始,故明示易道為周。周易又分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其中先天八卦是以中國為本位的地理規劃,後天八卦則是根據後天的人士所畫。先天講本體,是客觀的描述、後天講用,是主觀的判斷。
易者,變也。常變、互變、突變。常態性的的變化,好比說:春夏秋冬、生老病死、黑夜白晝...這些是周期性的變化;關連性的變化,好比說:因果循環,可以分析、可以預測的變化;突發性的變化,違反一般的原理或通則,不容易觀察和預測的變化。侏儸紀公園第一集裡頭,專家們坐在吉普車上前往公園的途中,物理學家透過手背上的水滴向其他人解釋數學中的不確定性,很適合援引來說明易經對於變化的描述。由於車子在前進,手背上的水滴會前後流動,這是常態性的變化;由於路不平,有些水滴會上下跳動或往旁邊跳,這就是關連性的變化;但仍有極少數的水滴會出現不合理的流動或打轉,這就是突發性的變化了。地球自己在自轉,又繞著太陽公轉,人處於其中,不管自己有沒有在移動,都處於變動的狀態。整個時空中,時間在動、空間也在動,沒有一事一物能處於靜止狀態。每分每秒,我們都在變,細胞新陳代謝、呼吸進進出出,萬事萬物均處於變化之中。不管是常變(常態性的變化)、互變(關聯性的變化)或是突變(突發性的變化)都是變。知變而應變,才是易經要傳達給我們的精隨。宇宙的變化多端、人世的無常難測,往往超越人類智慧的認知,也因此衍生出人類深層的恐懼基礎。我們總想去了解那些未知的、想知道那些尚未發生的事情,許多人會選擇求助各式各樣的方式,期望理解更多接下來的發展,也期望自己能在接下來的變化裡找到合適的應對方式。
整個銀河系存在多久,不得而知,但目前專家研究太陽系存在至少百億年,地球大約也在四十億年以上,人類存在不過三百多萬年,有文字記載亦不過數千年。在宇宙浩瀚的時間中,不過滄海一粟。宇宙的進化以一定的秩序進行,人類的進化也不例外。每個人的生命不過數十年,其變化的規則同樣屬於宇宙數千億大小磁場平行互動的的一部分。若將宇宙進化的秩序視為天命,人類自無法自外於天命之外。每個人都想了解自己的命,隨著近代人類自主思維的昂揚,自然將自我未來發展的可能,視為最重要的一部分。從宇宙演化的秩序來看,可能只像是用顯微鏡來觀察螞蟻一般。雖然我們不難理解許多人透過求神拜佛或是禱告立誓的方式,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我們需要理解一個大原則,切勿因此將自我無限放大,大家還是要理解,大的生命演化是改變不了的,這是先天命;小的改變無礙於大局演進,倒是無妨,這可視為後天命。不管是先天的本命或是後天的動命,基本上都遵循大小磁場的互動原則。
如果我們先接受易經對於磁場互動的基本假設,這一整套邏輯符號,加上數千年來俯拾即得的各類分析方程式,顯然可以建構一整個完整而有趣的研究課題。怎麼開始?如果我們視易經為工具書,當然用目前原廠(周易本文)與協同廠商支援(傳、辭、各家研究和用法)最完整的周易來學習。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
有一個男子帶著狗在街上散步,像所有的狗一樣,這狗先跑到前面,再回到主人身邊,接著又跑到前面,看到自己跑得太遠,又再折回來。整個過程裡,狗就這麼反反覆覆,最後,他倆同時抵達終點。男子悠閒的走了一公里,而狗跑來跑去,總共走了四公里。男子好比經濟,而狗就是證券市場。貨幣的供給量加上投資者的心理因素,才是導致這隻狗狗跑前跑後的真正原因。放任你的目光隨著指數上上下下,其實並無助於你接下來要做的任何事情,因為在指數上漲的過程中,即使是最差的投資人也能賺到一些錢;而在指數下跌的過程中,即使挑到好股票的人也賺不到錢。因此,投資應該看重普遍的趨勢,其次才是選股。而且,很顯然,一家公司的股價高低永遠不會和這家公司實質的價值相等,因為,如果具有客觀衡量公司價值與股票價格的絕對方式的話,那麼,證券交易所早就應該關閉了。
不過倒是有幾個指標可以協助判斷進場的時機,當出現不利消息,市場沒有隨之下跌,就是市場出現超賣,行情已經接近最低點的徵兆;相反的,市場對有利消息不再有反應,則是超買和行情暫時處於最高點的訊號。再從成交量來看,行情下跌的過程,有一段時間裡成交量很大,這表示有大量的股票從B類投資者移轉到了A類投資者,隨著行情繼續下跌,意味著下一波上漲的起點;但是,如果成交量一直維持很小,指數還繼續下跌,那麼可以說前景堪慮。相反的,當成交量越來越大,股票還不斷看漲的話,前景也是堪慮;只有當成交量小,指數持續看漲的情況下,會產生非常有利的情況,這很有可能是因為股票一直掌握在A類投資者的手上,股價當然會持續上揚,一直等到B類投資者被吸引而進場之後,慢慢的才會回到下跌的起點。氣氛是另外一個可以觀察的指標,當氣氛維持在非常樂觀的時候,如果連最後一批悲觀者都開始加入樂觀的行列,那麼一切有利的現象都集中在一起,這時候指數和現實其實已經沒有任何關聯,而完全退化成沒有意義的單純數字,此刻比的是速度;而當氣氛非常負面的時候,以致於連最後的樂觀者都趨向悲觀,即使有利多消息出現也不被重視,情緒悲觀的人完全佔了上風,這時候相對便宜的、好的股票才會出現。
不妨聽聽那些真正從市場中獲利的人所提出的建言。安德烈.科斯托蘭尼說︰「一種股票可能上漲百分之一千或百分之一萬,但最多只能下跌百分之一百。」、華倫.巴菲特認為︰「想在股票市場裡從事波段操作,而能長期獲利是屬於神做的事情。」、彼得.林區︰「在短期內,或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上市公司經營得成功,股價不一定就會有所反應,但長期而言,企業成功與否,和股價會不會漲,絕對有百分之百的關係。」,也就是說,既要有勇氣進入,又要能抗拒市場瀰漫的訊息所呈現出來的媚態,尤其是對於短期股市的預測,你應該將它們視為毒藥才是。要知道,報告總是要事後才能完善而鉅細靡遺,特別是那些天天發生的事情,大概很難從中獲得什麼投資方向,更何況那些從結果推論過程的預言,根本不用擔心找不到合理解釋的理由和邏輯。或許,當大家忘記所有細節後留下來的東西,才是你能夠在關鍵時刻釐清正確的內在關係並採取相應動作的關鍵知識。
更精確的說,當看到別人變得貪心的時候,你要感到害怕;而當別人都感到害怕的時候,你應該貪心一點!因為,從短期到中期來看,絕對不是好的股票一定看漲,不好的股票肯定下跌,情況可能完全相反。一家企業也許經營良善、獲利豐厚、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只有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他才有可能在證券市場中看漲。倘若你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主要是藉由一個很容易了解,而且對你自己來說,相對容易掌握的的關鍵因素,則其結果應該會與擁有許多變數且正確預測的分析方式差異不大 。所以,要想投資獲利,你大可以不必懂得什麼叫Beta、市場效率理論、投資組合或是選擇權定價,而事實上你最好也不要懂這些。根據那些著名而聲譽卓著的操盤者的觀點所做出的總和整理中不難發現,身為投資人,你的目標就是要以一個合理的價格來買進一家從你的知識領域中容易了解,並且你相信他的未來將會穩定獲利的公司。絕大多數的人能夠透過一些練習之後,慢慢地發現,在自己的名單中符合這種條件的公司可能只有少數幾家。這時候,你可以挑選其中你最熟悉的一家,並且買進對你個人而言相對可觀的股權進行投資,同時買進之後還要忍住不賣。當然,每個人對於時間的感受不同,長期和短期的定義也很不一樣,耐心也許是你進入證券市場之後最需要隨身攜帶的東西了。
其次是買進之後就沒有必要太過於關注你的購入成本,除非進場前你的成本不合理,如果是這樣,你根本不應該進場。你的購入成本既不能影響貨幣供給量,也不能影響其他投資者的心理,那麼他充其量只是你個人計算損益的基礎而已,每月、每週甚至是每日不斷的重新計算損益,並隨時根據股價的高低作出買賣的回應,實在是最沒有道理的行為了。關注該公司最新的營運數字和所屬產業的趨勢變化,遠比追蹤手上的持股成本要來得重要許多。除非,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確保投資獲利的公式只有一個,那就是 2 X 2 = 5 - 1。等待是你唯一要做的事情,你得等到那個合適的 1 出現。
此外,千萬別看完之後就進場,以上言論純屬閒聊、如有心動肯定後悔。
延伸閱讀: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就是那顆蛋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五城記.北京
這是一個回憶鮮明、想像空間很大的城市。
回憶在那些搬不走的、矗立了數百年的古老建築,鮮明於深刻記憶的遠方歷史,逐一躍現在眼前的景物。你會感覺到十分熟悉,像是上輩子的記憶之門倏然開朗,語文則像是開啟共鳴的鑰匙,你只擔心那些模糊的文字不夠清晰。在故宮裡高呼萬歲、仔細檢視風水排列、搜索枯腸忘了這裡經歷多少人物風流;在長城上張開雙臂、興奮但吃力的爬上高梯,氣喘吁吁直是讚嘆古代戍守邊疆的兵將;在恭王府裡輕喊萬福、排著隊輪流看真跡,實在佩服封建制度下貪官的能耐。
太多太多了,鮮明的回憶不是來自於生活的記憶,而是從小被教育的歷史刻痕,順著語言的內在,頓然活現。回憶的北京,在書裡、在影帶裡、在你隨處可遇的大道上、小胡同裡,它就是存在,只要你有時間,帶著腦袋,他就在那裡等你。
在這麼一個歷代首善之區的城市裡,有出奇的寬容和混雜性,像是一個小的全中國,怎一個雜字。
在北京可以少穿西裝,勿打領帶,因為這裡沒有這麼商業企圖。沙塵暴、乾燥的靜電、窄舊的計程車,你也不會想要西裝筆挺。北京人,男的是爺、女的是大姐大,我遇著的都很有京城人家的氣度︰「是嗎,沒事兒!」請注意我在「是嗎」的後頭加的是逗號,而不是問號或驚嘆號。對,那是語助詞,「這樣阿」的意思。別試著在這裡找購物商城、逛人潮擁擠的小吃街或者是逐家比較名牌服飾精品店。不是沒有,但絕非你期待的。多在這兒找點中國的老玩意兒,隨便都能來上一大褂兒。建築、雕刻、字畫、胡同甚至是路旁的石瓦,都可能連著一串故事。每個區塊是個故事,每個故事裡頭串著更多的故事,整個北京就是個故事城,臨走前還能帶走一點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過些年要辦奧運了,該拆的地方、不該拆的地方都拆了,但你不用擔心,大街小巷還是那麼故事味兒。也許下回你去北京的時候,除了回憶之外,還會裝回一點想像空間。(待續)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三折肱 1
人類所謂的老化,多是由於循環的逐漸衰敗,讓外邪入侵,然後人體就慢慢失守。其實這個過程是很長的,每個人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時候,經常都要歷經幾十年的。中醫用了一種文學式的描述來定義各種症狀和醫療方式,好比說循環是「氣」、循環失去穩定叫做「風」,至於「傷」與「寒」更是外邪之因。當人體循環從好變成不好的時候,會有癢、酸、痛、麻、木,五個階段。而這樣的感覺是神經傳遞的缺氧的擴散狀態警報,指示身體應該將血液調集過來。用白話的方式來說,人的身體內外細菌無所不在,但是當你的循環變差的時候,各類細菌便可伺機竊佔身體各個部份,當循環通暢、血液即時到位的時候,這些細菌不能作怪,也就是身體抵抗力強。而當你的身體因為病毒入侵(風)或者外傷(傷)導致循環變差或者不能到位,這樣的拉鋸就要更久的時間,或者需要借助藥物或其他治療,西醫用的方法是像轟炸機的方式先將病毒殲滅或是直接將病體切除,而中醫用的方式比較傾向逐次解決循環不能到位的問題,還是盡量藉由提昇抵抗力和通暢循環來處理病症。
以喉頭發炎為例,吃抗生素理論上是有效的,但問題是吃進去的抗生素會不會被送到喉頭?發炎是因為喉頭的循環不好,所以細菌才在那裡繁殖,而吃進人身體的抗生素如果沒有血循環相送,可到不了喉頭,結果往往只有增加肝腎負擔而已。所以,治癒的方式應該是將後援部隊儘速送往扁桃腺,經絡與血循環能夠暢通,即便不用抗生素,通常也能快速改善。當然,如果是全身發炎則不適用,因為全身已被攻陷,循環再好也沒有用,而這種狀況,大概已經待在急診室裡了。同樣的道理或許可以解釋高血壓。重要的器官或經絡缺乏氧氣,所以要我們的心臟多用點力,而這樣缺血缺氧的補償作用,反而證明了心臟應該是很健康的,要治療的是找出哪個重要部份缺血或缺氧。這和目前認知的西醫療法不同,西醫採實證,所以認為血壓高透過抑制或降低血壓的方式來調整,其結果可能反而使缺氧情況惡化,連帶的心臟的功能也下降。低血壓(舒張壓高)從供血的邏輯來看則是血中含氧量較低,所以舒張壓上升,這時候則需要檢查影響肺功能的經絡。這就不難理解,為甚麼手一吹風,就會流鼻涕、打噴嚏。那是因為溫度降低,某些部位上既存的細菌,趁著抵抗力下降、共振變差的時候,活躍了起來。像是人的脊椎要直,是因為後頭就是大動脈,任何的壓迫或是受力不均都會影響共振,而導致某些臟器的病變。身體要經常保持柔軟也是類似的道理。
中國人畫金、木、水、火、土這個五角星,是對所有週期性現象的共同規則。在中國人的哲學理論中,宇宙、醫學、算命都跟五行有關,因此,要先了解中醫所謂的週期指的是甚麼。中醫理論大致上是架構在心臟週期跳動和諧波的基礎上的,我們意識到心臟跳動是週期性的,引此跳動而衍生的每一個諧波幾乎都對應著一條經絡。肝是心臟跳一次它動一次;腎是心臟動一次它動二次...三焦經是心臟動一次它動九次。簡單的說,五臟六腑就是我們心跳的第一個諧波、第二個諧波、第三個諧波...第N個諧波。假設心臟打出來一個波,是一個一倍頻率的,跟肝藕合之後生出第二個波,我們記為一。肝是一個週期、腎是二個週期、脾是三個週期...依此分記為一、二、三、...八、九、十...。頻率從五以上就算是陽的經絡,從四以下算是陰的經絡,而胃則算是半陰半陽。因此,五臟屬陰、六腑屬陽,越往體表的都是高頻的波。或謂,動則生陽就是這個道理,一動高頻就產生了,只對身體外表層有益,要對內臟有益,要做靜的,好比靜坐、好比太極拳...。治腑的病盡量治體表,也就是從經絡著手;治臟的病則盡量由器官來進行。我們人類身體裡大約有十二條經絡,每一條經絡由一條動脈和一條靜脈加上許多穴道而成,而每個器官就負責把經絡和經絡串連起來,好比說,一條腎經、一條脾經,腎臟就掛在這兩條經絡之間。任兩條經絡都是不相碰的,也沒有任何一個穴道是兩條經都經過的。一條經絡上的任何一個地方堵住了,都會造成能量分配不均,心臟壓出的壓力和血液送不到這裡來,血液送不到,氧氣和養分送不進去,廢料和毒素送不出來,組織上原本共生的細菌開始孳生趁虛而入,平衡被打破之後,進入更弱的惡性循環,就成為我們的疾病。
基本上身體的血液循環如果援引中醫的「共振」理論來看的話,我們就可以把相生相剋轉變成一個普遍性的規則。用數學和現代力學來解釋,相生相剋就是從線性到非線性的現象。以中醫所說的循經傳來說,第一諧波的永遠在第一諧波,不會跑到第二諧波,這種狀況屬於線性的範圍。如果是循經傳,這個病還不太重,等到病一旦變重,能量變化大、比重變大,會生成倍頻現象(類似光學、震盪、電路領域的現象)。這個時候,第一諧波跑成第二諧波、第二諧波跑成第四諧波、第三諧波跑成第六諧波、第六諧波跟著跳第九諧波。這樣一二三倍的整數頻率,是相互影響的。這種生成現象,在中醫裡頭就叫做相生。另外一個加成現象是,一加三成四、二加三成五、三加四成七...,如果能量不變的前提下,好比說四不變,一增加了,就等於三減少了;七不變,三增加了,四就減少....,依此類推,這種增加減少的關係就叫做相剋。我們把之前談到共振中,各諧波的關係列舉如後:心包經(0) - 肝經(1) - 腎經(2) - 脾經(3) - 肺經(4) - 胃經(5) - 膽經(6) - 膀胱經(7) - 大腸經(8) - 三焦經(9) - 小腸經(10) - 心經(11),並輔以五行規則,金(肺、大腸)、木(心包、肝、心)、水(腎、膀胱)、火(膽、三焦、小腸)、土(脾、胃)。不難發現,相生相剋的變化就出來了。
心臟只有1.7瓦的能量,卻要將七、八公升的血液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所以透過共振,我們可以擁有一個最有效率的循環運輸系統。動脈是一個架在骨頭上的網子,主幹是脊椎,支撐了所有的血管和內臟。運送在這個網子之中的是血,而推動血前進的則是氣。這一大套網子,嚴格來說,有三組,首先是動脈網,輸送氧氣和燃料到各個組織去,透過共振來達到最高效益;其次是靜脈網,輸送二氧化碳和廢料到心肺回收與再生,透過回流的方式來節省能量;最後則是淋巴網負責回收廢料的漏網之魚。當二氧化碳無法即時而有效率的被帶走,組織就會開始酸化脹水,也就是俗稱的水腫。水腫有幾個階段,我們不必詳述,但是初期的水腫現象是進行保健的關鍵時期,一旦到了整塊組織酸化、失去功能甚至是溶解,慢性病和衰老症狀便由此而生。不妨觀察一下幾個地方,頭頸肩、下腹腔、上下肢,這幾個地方都容易聚積酸水,輕則焦慮、失眠、健忘,重者高血壓、中風,不可不慎。具體的作法有二,其一是增加氧氣,其二則是降低二氧化碳。
第一種作法,是除了正常的動脈共振輸氧之外,透過適當的有氧活動來增加身體的含氧量,並且利用伸展運動來將肌肉深層與關節、肌腱間的酸水排除,並且力行姿勢矯正,才能改善活氧被阻絕的可能。另外,則是盡量少吃氧化過度的食物,用白話解釋,就是不吃不新鮮的食物。氧化的食物,天然的酵素過少,以至於降低體內製造原型酵素的能力,此外,進入體內將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強大的氧化力,而且是普通氧氣的數十倍,因此,自由基具有某種消滅病毒病菌的功能,但過多則反噬人體。若能大量攝取新鮮且富含酵素的食物,體內不但不容易產生自由基,相反的,將產生較多的原型酵素,以提供生命活動。一般的觀點,喜歡將營養素組成較多的食物,列為較佳的攝取食物,這部份恐怕需要商榷。好比說,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分、鈣、維生素等營養素,常被標榜為最佳的營養攝取來源。但是,市售的牛奶成分都經過均質化,在攪拌時,空氣會均勻混入牛奶中,使脂肪變為過氧化類脂物。接著再以一百度以上的高溫進行殺菌,酵素多不耐熱,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中所剩無多。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未必是很好的食物。動物性蛋白質是另外一個例子,其涵蓋的營養素十分優良,但是攝取過量的時候,反而變成毒素。合理的蛋白質攝取量,人體一公斤大約需要一公克,所以,六十公斤的成人一天攝取的數量,扣掉消化比率,大概不能高於一百公克。過多的蛋白質最後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但是在那之前,已經在體內引發諸多波瀾。首先是多餘的蛋白質被分解成胺基酸,胺基酸在肝臟內被分解進入血液,以致血液偏酸;為了中和酸性血液,必須從牙齒和骨骼中引出鈣質來中和酸性血液;鈣質和氧化的血液在腎臟中過濾,多餘的蛋白質、鈣質和大量水分被排出體外,當然,這個過程消耗了很多原型酵素。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理解,新鮮的、原型的食物較有利健康,營養素組合較高的食物也要慎選,過多加工意味著氧化程度過高、酵素含量過少;即便是新鮮的高營養食物,也不要攝取過量,以免造成身體裡的微型浩劫。
而第二種作法主要是透過飲食習慣的改善來降低二氧化碳的產生。人體內部的廢料處理,可以說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運送,這整套運送過程就猶如我們人體的下水道系統。一般人只知道排毒排酸,卻不去探究所謂的毒和酸正是人體沒有排出的廢料二氧化碳所造成的。血液中大量的紅血球含有大量的血紅素,血紅素擁有一種酵素能迅速的結合CO2和H2O成為H2CO3以便於收容大量的CO2攜往下水道系統。但是如果血液停滯了,紅血球沒有流動,不能經由靜脈回流,組織就會開始酸化漲水;如果新血仍不來,組織的能量無以為繼,神經細胞會開始失去穩定度,就容易產生交感神經失調、焦慮、易怒、失眠等現象;接下來局部的組織細胞膜開始漏液,蛋白質流出,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水腫;如果情況仍不改善,局部的細胞就被溶解,產生病變。出現這種整塊組織的酸化、喪失功能、甚至溶解,造成細胞間質空間變大,細胞與細胞、細胞與微血管間的交通將變得非常困難,不論營養交換、廢料排除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細胞間質是沒有甚麼抵制能力的,如果因此而蝕出一個大空間,便很容易成為細菌和病毒盤據的根據地。這些細菌和病毒由此繁殖、擴散或是長期盤據此地,產生慢性病,不斷散發毒素。於是器官功能退化、組織酸化發炎、細胞衰弱突變,進而產生各種老化現象,近一步引發癌症、腦中風...。酸化水腫沿著這個軌跡一步一步前進。由此來看,這個酸化的過程是我們應該守住的第一道防線。
除了少數侵襲性很強的病毒所引發的急症,我們人體的疾病大多是由於經絡長期的阻滯未通與組織酸化引生的老化現象。要想減少酸化水腫的現象,首要工作是從結構上減少與降低產生過度二氧化碳的飲食來源,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其次是增加體內的氧氣,多做些有氧活動,並且堅持只吃新鮮、原型的食物;最後則是透過伸展運動來排除體內既已生成的酸水。緣此,飲食上的順序不妨更改為吃大量的纖維素(水果和蔬菜)、其次是油脂(高溫用飽和油、涼拌用不飽和油)、碳水化合物吃一些(因為他是主要的助燃劑)、蛋白質要吃最少(他是最糟的熱量來源,所以只要補充足夠修復組織的份量即可);運動上,則以增加氧氣與排除酸水為主,不必過度迷信激烈運動之後,汗水淋漓的快感。以個人的看法,經常性的散步與伸展運動,會比偶一為之的大量激烈活動來得有幫助。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五城記.上海
我這年紀的同學、朋友,不是忙著立業、就是早已成家,平時很難湊在一起。倒是在上海,很自然的總是相遇。
上海故事的新一章,還沒完成便已先聲奪人。去了上海看一眼的,總是目瞪口呆,回來信誓旦旦;早一步去上海的,推銷上海不遺餘力,總是再過幾年就如何如何。如果你還沒有去過上海,在工作需求之外可以逛逛老餐館、看看舊洋樓,有很多你熟悉的中式西餐的元素在裡邊,舊洋樓的燈影也常能讓你歡喜;找一處高點,俯瞰江面和摩天大樓群,但切忌使用望遠鏡看得太清楚,因為還有許多矮小的老房子拆到一半;到一些新規劃的商圈走走,就當成你居住城市的新發現,不要急著和既有上海文化或歷史扯上關係,那些和年齡有關的數據都是僅供參考。
嫌自己手邊閒錢太多的,上海不太容易讓你失望,反正哪兒光亮哪兒去,五湖四海、中西合璧,用錢能買到的,上海都有。但是如果你有點閒錢是想要買點閒情的話,要稍稍遠離給觀光客和淘金客的區域,那些用想像堆砌的上海,容不下你要的東西。至於沒有閒錢又想得太多的人,趕緊打道回府吧,這裡沒有你要的東西,不管是實質上或是想像裡的。
來上海不太需要導遊,隨手攔部計程車也就是了。但要注意選對顏色,幾個著名大公司附屬車行的車子和司機都不會讓你失望。就像上海人自己早就分了本地、外來、浦西、浦東...一樣,自信和優越感讓很多老上海師傅,一路上口沫橫飛,總想讓你盡興。但是這類上海活地圖在連續假期、上下班時間還有下雨的時候,自動失效。上海待久了,每件事情變得小心,尤其是吃。凡是加工過,猜不出來原來樣貌的食物,一律不吃。因為你很難想像他們對於食物的創意。不要老是到大馬路邊的大餐廳,當然,巷弄之間的特色小吃也不適合入門者,一些平價的連鎖小吃可以讓你貼近一點真實世界。
上海是美的,像是帶出去很體面的女伴,雍容華貴、進退得宜。而這種美,總有一些前提,要回家後才會明白。就跟上海的水一樣,你得學著習慣那個味道才行。
算一算,來去買樂透
在網路上偶得這個數據︰在台北這樣的城市,一對夫婦一生的花費大約新台幣六、七千萬元。以這對夫婦在25歲結婚共組家庭,60歲退休,75歲辭世所做的金錢規劃 --
1. 一間房子,1000萬。
市區大概不可能,找一找桃園、林口、汐止一帶,包括裝潢、稅金和利息,而且不要妄想換大房子。
2. 一部車子,400萬。
買一輛還算安全的車60萬,每部車至少開8年,40年就是5部,加上保養跟稅金,大約400萬。退休後要改騎自行車。
3. 一個孩子,1500萬。
養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要1500萬,這當然指的是智力正常、不出國深造、不學才藝的情況下。
兩個小孩?嗯,加量不打折,你自己算。
4. 兩對父母,1680萬。
孝敬父母1680萬,以每月每人一萬元來算,幸福的計算35年。
當然有些人的這個項目是正項而非負項,每個月也許還跟父母要更多的零用錢。
5. 一個家庭,1050萬。
這個項目需要的是清心寡慾,只能提供溫飽和低層次的社交活動,全家開銷1050萬,每戶每月2.5萬元。
忍不住?那就看你是放棄小孩還是放棄父母了。
6. 休閒生活,700萬。
週休二日加上連續假期,一年有1/3在休假,一家三口出外走走、看看電影也就是了,環島還可以,出國就免了。每年20萬,省著點。
7. 退休養老,360萬。
這個項目是期間限定,假設你身強體壯,病痛少少,然後只能活到75歲。那麼你們兩老一個月有二萬元,
誰生病或搞第二春就對不起對方了。如果不小心活太久,可能得相約去打工才行。
以上,小計新台幣6690萬元。
猛一看覺得很誇張,自己仔細用計算機算了一遍,好像還稍嫌保守。收入不高,但經常出國、生活逍遙的人,所在多有。而這樣選擇的人,當然是自然排除了上頭幾個選項的結果,其中最容易被排除的是孝敬父母的費用,或者是近來流行的不婚不子族。如果不改變上述的假設和支出,以三十五年的平均收入來看,你們夫婦倆每個月至少要收入達16萬。
嗯嗯,生活品質很重要,工作也要認真點,不然就定期去買買樂透吧。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預約未來的工作樣貌
如果你問我未來的工作樣貌會是什麼,我沒有肯定的答案,但,有一些猜測。
首先是國家和組織的掌控力將會大幅下降,新的移民潮將會出現。過去所有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移民潮,多是要逃離祖國的動亂和迫害,或者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他們抵達異國時通常一貧如洗。但是新的移民潮只有部份是如此,而且比例上將隨著時間而不斷的移轉。以中國為例,一胎化政策讓男與女的比例落差到5%。對於每年有一千萬人口出生的國家而言,這意味著每年有50萬過剩男性進入人口。而男女平權讓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幾乎和男性均等,加上這一代的中國人恐怕還學習不到接受妻子比丈夫優秀的事實 (男女皆然)。於是乎,一進一出,中國將有上千萬或數千萬的男性將陷入無妻可娶的現象。這將會造成中國男性短期移民與中國接納外來女性移民。其次,則是中國的境內遷移。西邊的沿海城市急速發展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城鄉不均,經常性有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人民由內地的農村遷移到沿海省份。像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大約有30-40%的人口是所謂的盲流。廉價勞工幾乎源源不絕,但是經濟成長一旦趨緩,也可能造成另一種問題。
而歐洲則是飽受當初殖民主義的反噬,數百萬人從土耳其、北非、阿富汗、印巴等地出發,來到德、法、英、荷、比,尋求工作和投靠親人。這些移民幾乎都是非法移民,而且未來也是。有趣的是這些穆斯林移民即便不認同當年那些基督教地主的懶散墮落,卻依然千里而來尋求一份工作。法國是當前歐洲伊斯蘭移民的火藥庫,其穆斯林人口比例高達7%,其次則是德國和英國,都是殖民地淵源頗深的國家。這些國家都出現非常深層的緊張態勢,移民可以融入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也可能成為歐洲四分五裂的移民洪流。和中國的情形一樣,人口遷徙對美國而言是一種試煉。在加州的大學新鮮人結構中,亞裔45%、西班牙裔15%、白種人只佔1/3。儘管偶而出現頑固偏執,美國還算是最善待移民的社會,因為絕大多數的美國人本身就是移民後裔。這些移民風潮盛行的國家和區域,匯集了多元的文化和專業技能,包括中國、歐盟,逐漸和美國達成勢力的均衡,而成三足鼎立之勢。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將成為未來主要的溝通語言,尤其是英文,是一種情勢演變下的巴別塔語,已經成為一種共通的溝通平台。
全球網絡化的發展下(網絡︰網際網路和交通網路),交通與溝通大幅降低了空間的距離和時間的成本,因而衍生出許多新的工作型態。企業營運總部將逐漸在地化,或者至少在中、美、歐各有一個區域指揮中心。而業務行銷的單位則大幅擴張至全世界各地。企業採「平行辦公制」,中高階主管一個月換一個辦公地點,「企業總部」成為過去式。白領族習於商務旅行,飛機票價大幅下降。以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來解釋,研發的競爭是全球的,起碼在中、美、歐將有基本的技術或服務研發中心;行銷的競爭是在地的,客戶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在哪裡,全球運籌將不是大企業的特權,起碼的行銷據點加上網路輔助,將使中小企業大幅地做全世界的生意。而那些抗壓性高,可接受長期被派遣到世界各地的專業經理人,將被大幅拔擢。輔以各地大量的專業助理,形成綿密的企業工作網絡。各地的行銷據點成本將大幅下降,除了學有專精的專業助理之外,財務會計、資訊建設與客戶服務完全委外,形式更像前進指揮所。
而這樣的演變讓大多數的企業都變成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的7-11型企業,除了各地據點的專業助理之外,固定上班時數已無法定義新的工作型態。更多的企業將改以責任制度來管理經理人,這樣的責任制度會擴大到集中的、密集的工作時間,也許是一個月或數個月的專案型工作型態。並且輔以入股分紅制度或夥伴制度來保障這些專業經理人。他們的休假方式將像寒暑假制度,採期間議定,階段性休假的方式。而這些專業經理人將是公司唯一的一群正職人員。這意味著其他的工作職務將採取委外合作和約聘契約的方式,公司不必將資源分散給這些委外人員,而可以集中給那些專業經理人。但是這些約聘人員有權利同時幫很多家公司工作,只要他的時間、精力和品質能夠兼顧的話。這樣的演變對勞資雙方都有好處,管理的專業和技術的專業往往是衝突的,承諾與自由在不同的價值觀和不同的選擇下,將有更好的平衡點。而且這些專業助理的工作將大量延攬退休人士擔任,借重他們的專長和經驗可以節省很多錯誤的嚐試,也能因此延伸他們更長的工作生涯。
企業的行銷戰線將拉至兩端,一端是以品牌為主的中高層消費市場,一端則是以成本考量的超低階市場。用M型社會的模型來解釋將會很容易理解,消費能力越高的消費者和地區,益發追求品質和客戶需求導向,好的品牌更能獲得信賴。但是,非洲、東歐和中東,或者是中、美、歐的社會底層,則提供了成本控制廠商的競逐舞台。這使得掌握製造優勢的企業勢如破竹,大舉揮向開發中與未開發中國家。而那些半調子企業和成功轉型服務的企業則競相追逐品牌的大夢。這樣一個跨區域、跨領域的商業戰場,將逐漸導入傭兵式的管理模式。任務導向、目標管理、高報酬與高耗損。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好手,將共同競逐某一個高挑戰的高薪任務,那些束之高閣的顧問團隊將逐漸下放到前線作戰,並且和雇主分享戰果。而各地的專業助理將像屬艦圍繞著航空母艦般,協助與支持正職的專業經理人,監督和調度這些各地前來的顧問傭兵。每一次的任務猶如開聯合國會議般,各色人種、各種文化充斥其中,為了同一個目標,你們會在一起共事數個月或者數年。
新的偶像崇拜除了越來越年輕化與越來越高學歷的涵養藝人外,新的CEO品種將搶佔一部分的媒體版面。這類的CEO和過去的傳奇創業者不同,他們是從基層一步步升上來的經理人,並且利用他們CEO的地位創造出一種個人品牌。其原因在於,這麼大範圍的企業管理,實在已經沒有CEO細部管理的空間了,CEO更適合做啦啦隊長、激勵者和領導者。當領導變成一種表演的時候,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名人專業CEO。
在職學習與重新學習將成為職場的必須,每個工作者必須想辦法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業,要想一招半式打天下將會變得很困難。未來當然還會有一堆渾渾噩噩的公司開設給一堆渾渾噩噩的工作者上班,但是在科技不斷延伸人類壽命的同時,也同樣延伸了這樣渾渾噩噩的工作歲月。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甚至更高年紀還得進行職場訓練的機會將越來越高。過去一個世紀,人類的壽命平均增加了十七歲。這意味著在正常的職場上,很多人必須退休兩次,未來可能增加到數次。越早達到自我實現的人,隨著歲月增長,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工作生涯,可預期的也會比其他工作者更快理解目標和實踐方式。
台灣的企業和工作者將會越來越仰賴與世界的接軌,尤其是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速度與海歸派的數量,現下堪可勉為支應。但是在越來越多元的資金和投資進入中國,跨國性的管理和複雜多變的文化適應,將產生出屬於台灣人的獨特空間,在中高階管理的階層。台灣M型社會的菁英份子,將自然而然填補中國大陸高階人才供給的不足,特別是那些已經在台灣獨特規模的跨國性企業中歷練已久的專業經理人。另一個可能的發展則是,中國大陸開闢特定的「內陸公司天堂」,類似開曼群島的免稅制度,提供數十年的優惠合約,鼓勵創業。獨特的「三角創業模式」將在台港蔚為風尚,尤其是台灣。台灣由北到南的科技走廊模式將重現在大陸的西南沿海,熟練的運用,但是規模擴大。
不管政治情勢如何演變,兩岸的經濟情勢只有推(Push)和拉(Pull)兩種。
你可以選擇到對岸去工作,在契約議定的長假中回到台灣生活;你也可以舉家遷往對岸,在更合理的生活價位和生活環境中,追求自我實現。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留在這裡,找一種服務性質的工作,拿走觀光客和在地生活者口袋裡部份的錢。或者當個在地的專業助理,幫別人賺錢。甚至,你可以善用世界的網絡,利用「三角創業模式」,在中、美、歐設立據點,在全世界佈設行銷網,作作品牌行銷的大夢。
正如『失去的地平線』一書中談到的一句話︰「...你這一生開端的二十五年,無疑是生活在少不更事的烏雲之下;等到你這一生尾聲的二十五年,又會被力不從心的烏雲籠照;在這兩團烏雲之間,照亮人生的陽光是何其微弱和短暫。」我離前頭的二十五有一段時間了,距離後面的二十五想來還有點距離,可現在還看不見陽光。
好歹我得準備著遮陽帽、抹點防晒油,我怎麼知道陽光什麼時候來?還有,它會來多久?先準備著,總是沒錯的。
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五城記.香港
這幾年,到香港、上海的機會,要比台中、高雄來得高。尤其是香港,即便我們要花二倍的時間和金錢,也得特意繞過去轉轉。
我頭一次到香港,大吃一驚,地方和東西都變小不說,商店招牌的顏色刺目、風格混雜,活脫像是一個有機農場,多元生態。正如同政治上的一國兩制般,文化上的一地兩制十分鮮明。中文大學的新儒家、北角的古琴大師、沙田的水墨石家以及香港的帆船和漁民,在洋人異國想像力中得到不成比例的擴大。然而香港的法制和文官制度,內容上雖已華化,台階卻是英國人搭的。正如半島酒店還在,但要找那些大英帝國的餘暉卻是不易。這樣的混雜某一定比例的構成香港的美。
北京、上海、台北的中國人完全無法理解,為甚麼老外一直覺得香港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其原因來自於溝通。不單純是語言上的溝通,更重要的是香港扮演了部份的文化翻譯、融合,並且確實的實踐和呈現出混雜的美感。好比錫蘭的紅茶,當年引進到英格蘭蔚為風尚,這些紳士淑女到了香港仍保存習俗。可是香港人將其轉化成大排檔的奶茶,蹲在大排檔的長木凳上,茶弄得特濃,並且用罐頭煉乳佐之,口感特重。當年是因為勞動者需要更有勁的咖啡因,再者,當年香港的鮮牛奶得來不易,因此演變出這樣港式特殊口味的奶茶。類似的例子還有茶餐廳,除了洋中合併之外,還多了些南洋味。我每次到港一定造訪,原因無他,這就是道地的港味。
擁擠是很多大城市的基本情況,但香港的擁擠是不混亂的擁擠,或者說,香港人將擁擠處理得相對好。香港本身不大,但用於城市建設的土地更少,當年的英國政府將大多數的土地面積留給了山跟樹,可是你在香港總覺得人多,但不覺得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只要是比較聚集的商圈,香港就有兩個地面。天橋與地下道連成另一個地面,將一個個的商圈串在一起。 很多女性友人到香港,正如同電視當中的廣告詞所說:「買東西、吃東西,真的停不下來,休息實在是不得已!」而這樣的空間交錯,彷彿亦如同文化交錯般,殊無定論。但至少交錯的空間給予不同思考者彼此喘息的距離。
香港最不好的是,找不到咖啡館可以閒坐半天,發發呆,想些事情、寫點東西。在大商城裡逛累了,想在沒人的台階上稍坐片刻,不到片刻就會有人來教訓你,不准坐就是不准坐。就像是一個刻意裝扮但絕不能柴米油鹽的名媛,極少遊客會在香港待超過三天兩夜,因為生活而一再回訪。
除了旅遊景點之外,如果香港能提供有別於城市樣貌的俐落之餘,生活的複雜擁擠依然多元而不亂。我想,我會在轉機之餘,多花點時間進城晃晃。
2007年2月25日 星期日
人生夢一場、而且也不長
我對香港電影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快速、矯情、一窩蜂。這大概和之前的殭屍片、功夫片以及大堆頭喜劇笑鬧片有關。休假期間看了幾部電影台放送的香港電影,老實說,讓我有很大的不同的感覺。在敘事的角度上,少了些匆忙,取而代之的是試圖發覺生活和生命的某種規則,也許還不算熟練,但已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大隻佬」討論的因果和呈現的方式,對於生命題材的探討頗深,只是電影的表現時間,有許多觀點只能點到為止。好比女主角明瞭自己必死的「果」,但與其消極地等死或怨天尤人,不如把它轉成歡喜的付出而將「果」又變成了「因」。又如大隻佬看到樹上的人頭,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因果無法避免,難的是當下所種的「因」,才會衍生後頭的「果」。整劇透過幾個角色的生死,用鏡頭來表達因果的概念, 「僧」與「俗」的相互開示,也是其中相當精彩的地方。
「童夢奇緣」則是用了另一種方式來詮釋生命,很簡單的故事主軸,也不算創新的 (小孩一夕變成大人) 戲碼,再加上少少的演員。但有意思的是,這是一部讓人難忘的、簡單的、夢幻的電影。老伯在戲末的二段話尤為精彩︰「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現在明白了還不太遲,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哪怕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也要好好活。」
有兩個系列的電影可以相互呼應,一個是「康斯坦丁」、一個則是「駭客任務」。相較起來,這兩套作品對於生命甚至是宗教的探討相當大膽前衛,討論的深度能夠讓人咀嚼再三。
以康斯坦丁來說,結局有趣而耐人尋味。阻止惡魔之子現世的是撒旦不是上帝,讓康斯坦丁延長生命的也不是上帝,上帝什麼都沒做,祂始終安靜的不發一語。而康斯坦丁最常掛在嘴邊的是,「上帝不過是個愛玩的小孩,祂什麼都不做,只安靜的玩弄這些相信祂的玩具。」極度輕蔑、極度諷刺,他不相信上帝卻渴望上天堂。十分生動的描繪了大多數人的想法。而「駭客任務」所鋪陳和建構的意境值得另闢專論。其在因果和生命意義的詮釋上,幾可歸類為佛教電影。
笛卡兒的名言「我思故我在」,闡明存在的意義不是在肉身上而是精神上,哪怕你並不佔據實際空間,只要會思考就形同存在。很巧妙的和佛家所說的「五蘊皆空的」觀點不謀而合。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佛學名相,也沒有佛像和宗教人物,講的卻是根本的佛法。人世間一切盡為幻象,即使如母體Matrix般善盡安排的『宿命』及『輪迴』,只要能擁有獨立思考、突破現狀的能力,就能達到反求諸己、明心見性的境界。好比劇中的Key Maker,雖然也受到『造物者』程式的安排,但他為了證明自己是有用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是一個該被消滅的程式,所以拼命抵抗Martix,想活下來完成他自認為的使命。和還沈溺在Matrix幻境中未覺醒的人們比對,Key Maker相較起來更像是悟出生命意義的人。
是亦夢,非亦夢,佛云應作如是觀。人生,夢一場,而且也不長。生命中一直都有重要與不重要兩件事,如果能夠花一點代價找到重要的事,那麼是非常值得的。一個年還沒過完,一個民歌時代的創作家,才見他又復出在螢光幕前,就突然傳出離開人世的消息。人生無常如此,在一邊傳頌「木棉道」的同時,試著想想在這個經歷的過程裡,是不是還有一些重要的事情?
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距離與支柱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兩個近在咫尺的人,相互不明白彼此的想法。
我們可能在靠近另一個人不到十公尺的地方,坐著、想著、呼吸著、生活著。每天如此、每月如此。
而我們就只是在那兒,坐著、想著、呼吸著、生活著。每天如此、每月如此。
疲倦是一種惡性循環,經常不斷擴張。
微乎極微的反應…空虛無奈的等待…幾不存在的空間和時間…。
這種擴張如同天空中的雲朵般散開,不斷地撐大空虛與落寞。
「萬物化盡一歲月,光陰虛度幾人回,若問黃土倘有情,留名留愛還留心。」
生與死的差別,在於生命的延續是否肯定。有人行尸走肉懵懂一生,縱使千萬家當、長壽以終,
那麼他終究便只得著那數十年乏善可陳的歲月。如果要問他這一生究竟留下些什麼,那就是個零而已。
這並不意味著我的嚮往…。
總是這麼不搭軋的人生
就這麼慢慢的、緩緩的、半闔雙眼的,細細凝視。
不貪多、不求快。言至情達而盡、語至愛濃方休…。
百里之遙,花費了時間就能到達;千金之遠,投擲了金錢就能相同。
能夠量化的東西,通常就是簡單不過的事情;無法量化的東西,是人生中比較難的部分,他有一定的門檻!
人生中該朝難的部分學習,因為如果困難的都已經能夠掌控得很好了,更何況那些簡單的部分?
人生該如倒吃甘蔗般,漸入佳境。每一分每一毫的收穫均感充實,每一點每一滴的付出均覺快意。
沉潛,因為知難;發光,源於行易!
場景、人事、心境。莫名、不搭軋、錯縱迷亂。
幾句交談,將莫名的心境植入莫名的人,構成莫名的場景。
一通電話,將不搭軋的人從不搭軋的場景抽離,解除不搭軋的心境。
四輪飛奔,將錯縱迷亂的人所擁有錯縱迷亂的心境打散,怎一句錯縱迷亂?
這是我!總是這麼不搭軋的人生。
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信奉睡眠
無尾熊一天要睡掉20小時,馬卻只睡2個小時,人一天該睡多久呢?
希臘神話裡有個以長眠著稱的人物叫艾皮曼尼達斯,據說他小的時候有一次去找一頭走失的羊,找著找著就突然昏昏睡去,足足睡了五十七年才醒過來,醒來之後不曉得發生過什麼事情,還是繼續找羊。前一陣子福建省有一位婦人被揭露是現代睡美人,動輒昏睡數個月,最長有85天不吃不喝的紀錄。
拿破崙則說︰「睡三個小時是勤奮、四個小時是常識、五個小時是怠惰。」,愛迪生的睡眠時間也很短,據說他一旦投入研究,便經常二、三天不睡覺。愛迪生的口頭禪是︰「睡覺浪費時間」,但又不能完全不睡,所以他每天平均的睡眠時間是四個小時。
要我每天睡上20小時,可能腰酸背痛,反而昏昏沉沉,但是要我說睡五個小時是怠惰,又未免敬佩偉人果然和常人不同。
雖然我也經常沉迷於某些工作而犧牲睡眠,但是只要有機會,我就會毫不猶豫的連本帶利補睡回來。
那麼究竟我們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是多少呢?也許日本的大石健一提出的「三小時熟睡法」可以讓我們略做參考。
他的理論是這樣的 — 在熟睡的前提下,人們其實只需要睡三個小時便已足夠。
一個睡眠週期大約九十分鐘,每個週期包含了「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快速眼動睡眠的功能在收集和歸納日間接收到的訊息和資料,而非快速眼動睡眠的功能則是讓腦部進入深層休息,並分泌相關荷爾蒙和生長激素。快速眼動睡眠,顧名思義,這段時間內你的眼球會做頻繁而快速的細微動作,根據研究,人的夢境也多在這個期間發生。非快速眼動睡眠則接在快速眼動睡眠之後,眼球運動趨緩,體溫下降,腦部和身體進入深層休息狀態。
一次睡眠會經歷很多次睡眠週期,每次睡眠週期起始於「快速眼球睡眠」,終止於「非快速眼球睡眠」。以大石健一的說法,如果我們能在每一個睡眠週期中讓「快速眼球睡眠」期間越短、「非快速眼球睡眠」期間越長,就符合熟睡的定義。那麼在熟睡的前提下,人們只需要兩次睡眠週期,便足以完全消除疲勞。(90分鐘 x 2 = 180分鐘 ,恰為3小時 )
姑且不論在情感上,我們是否願意接受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我倒是發現這位日本先生提供了一個積極的睡眠方案,那就是如何快速入睡。當我們長期處在快速眼球睡眠期中,常見的症狀就是頻夢、淺眠、易擾,如果有一些生活上的作息稍做調整,而能讓我們輕鬆入睡,何樂而不為。
1. 當你想睡覺時才上床,且不要想藉著提早上床來獲取更多睡眠。
2. 在床上盡量使全身肌肉放鬆。
3. 不要一直想要睡著或令人煩惱的事情,試著去回想愉快的事情或地方。
4. 如果過了十分鐘還不能入睡,馬上起來,去做一些別的事情,譬如閱讀或聽音樂,直到想睡覺時才再上床。
5. 回到床上要放鬆,盡量想些愉快的事情,十分鐘內無法入睡,立刻回到椅子上,重複整個過程。
6. 稍硬的枕頭要比柔軟的枕頭好,道理和床墊相同。睡覺時體溫會降低,也就是說體溫高會難入睡,所以通風好的枕頭和床墊比較容易入眠。
說著說著,不知不覺眼皮就鬆了,我想,我需要去驗證一下「快速眼球睡眠」和「非快速眼球睡眠」期間的差別,那麼,就先來五個睡眠週期吧!
2007年2月9日 星期五
似曾相識
高中的時候,一個女孩借給了我一部影片,女孩和影片同樣令人難忘。
片名: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
導演:Jeannot Szwarc
演員:Christopher Reeve and Jane Seymour
多數的愛情電影,相愛的兩人,阻隔來自空間,這部電影卻讓時間成為他倆的阻隔。「是你嗎?」,「是我!」。當愛情成為簡單的是非題的時候,一見鍾情的唯美就因然而生。
全球有65億人,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組合下,要達到一見鍾情的機率實在不容易。也因為如此,這樣的情節很容易成為愛情電影的大賣點。反正戲劇不需紀錄刷牙洗臉這樣的生活細節,也不用擔憂五斗米折腰這樣的經濟小事。電影觀眾如我,樂得在二小時的時間空間裡,分享這一方營造的唯美浪漫。
當Christopher Reeve 初次出現在片場,Jane Seymour 由驚訝至竊喜、開懷、再到收斂神情回復工作,其臉部所出現的細微變化,是我認為女主角在該部電影中的最佳表現。此時攝影師巧妙的捕捉到Jane Seymour充滿幸福與愛意的微笑,而這張1912年拍下的照片,卻一路引領1976年的Christopher Reeve前來,接續這場跨時空的戀情。雖然後來一枚1976年的錢幣將這場美夢敲碎,男女主角各自試著再度「在時間中旅行」繼續前緣,一個是抱著遺憾老去,另一個則是不斷嘗試再回到過去,徒勞後絕食而逝。跨越時空後,他們再度於永恆中相遇。
http://www.somewhereintime.tv/collectibles_portrait.htm
Somewhere In Time,譯為似曾相識,好貼切的描述。除了愛情電影的唯美想像之外,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似曾相識的場景。你是否曾經歷過一個場景,你發覺它曾經發生,就像你記得昨天發生的事一樣,這類記憶中的現實,雖然在邏輯上不可能遇到過這些情境,可是不可否認,很多人都發生過。他們稱這種現象叫做 Déjà Vu ,根據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人有這樣的經驗。
或許,似曾相識並非記憶,而是看到。如果我們生活的只是宇宙中存在的一個時空,在夢裡或潛意識裡所看到的場景,也許與正在發生的場景只是在時間順序上有些不符,這意味著,如果把時間橫軸攤開,在不同的時間同時有很多的空間上演無數的場景,而我們,在未知的潛在意識中,也許是有能力漫遊一個以上的場景的。倘若這個假設成真,那麼就不難解釋,當我們存取腦中的暫存記憶時,會出現似曾相識的情況了。
天作之合
南京一對中年夫妻,不僅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其他相同處也非常多,加起來竟然有三十個共同之處,
堪稱天作之合,準備申報金氏世界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1/3720732.shtml
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同一間嬰兒房、同一托兒所、同校、同屆、同學歷、同職業。wow...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兩人之間直接的相似處還不止如此︰
夫妻兩在各自兄妹排行中都是老七,血型都是O型,右側頸部都有一個相同的肉痣,
顏色、大小和位置也相同;兩人都是吃辣高手,每一餐離不開辣椒。
除了自身的相同處外,這對夫妻還有七個間接的相同處︰
先生的父親和太太的父親,屬於同單位同部門;兩人的母親也屬於同單位同職業;兩家的孩子都是兄妹八個,
每個孩子出生間隔都是兩年;孩子中排行老大的是同班同學;排行老四的是同事,又一同退休;排行老六的也是同事。
誰說沒有天作之合?還真的給我看到了。
2007年2月2日 星期五
趕羚羊.殺熊貓?
最近幾句流行語,煞是讓人如墜五里霧。還好現在Google自助學習機隨手可得,撿拾如下,以便反覆練習,防老也。
YouTube 幾則電視綜藝片段,立即惡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H5ctWrp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AJR4DvKHkY&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dZWPjWQ_j4&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qNBeU59fs&mode=related&search=
內湖國中張老師有趣的改版交通號誌︰
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連續中三次"今彩539"
年關將近,年終和分紅的消息紛紛傳出,其中最令人羨慕的非台灣首富郭台銘的鴻海集團莫屬。鴻海集團旗下以生產機殼為主的鴻準精密,旗下181名員工,今年每人平均股票分紅高達2750萬元,榮登榜首,亞軍則是聯電集團旗下的原相科技,公司共150名員工,每人可領1796萬元。意即這兩家公司即將創造331位千萬富翁。以鴻準員工分紅的金額來說,平均是台灣彩券"今彩539"最高頭獎獎金八百萬元的三倍有餘。
同一時間,經濟部正式發布函令,員工分紅費用化將自明年元月1日起生效施行。不管是上市公司預計沿用的除權參考價或是未上市公司的配股當日的資產淨值,兩者均接近市價。顯而易見,高分紅公司盈餘將大受衝擊。雖然受到「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未修正影響,取得員工分紅者,暫時仍可僅按面額10元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當然,這意味著國庫將忍受將近二年因施行分紅費用化產生的稅收損失。
無獨有偶的,最近一個判例更是將高科技公司的分紅制度雪上加霜,大立光電(3008)要求員工簽署同意書,員工未任職一定期間願無條件放棄未領取的員工分紅配股,但遭員工向法院提訴,此案昨日傳出大立光敗訴。這不禁讓我想到,許多高科技公司都有類似條款,其用意不外乎是鼓勵員工持續留任,而要求員工簽署此類同意書,以便將公司給付的員工分紅配股分成數年發放。此案一形成判例,相關科技業者將少了一個留住人才的方法。
公司法中唯一對公司股票轉讓期間有明文規定限制的,只有第267條,內容是要求公司發行新股時,應保留新股總數10%至15%股分由員工承購,並得限制一定期間不得轉讓,但最長不得超過兩年。但是在規定員工分紅配股的公司法第235條中,則完全沒有提到限制轉讓期間的規定。也因此,公司企圖限制員工分紅配股的轉讓期間,本來就不符合法律規定。
現在判決確定後,加上員工分紅費用化明年上路,相信今年多家企業股東會的討論項目必然聚焦在如何調整盈餘分紅政策。我想也會有部分企業會試著改變獎勵員工方式,減少或不再發放股票。發放股票會使公司的費用變高,也影響市價及損益表數字。如果再加上大立光這一判決案例,有可能演變成,企業花費了大量的成本來支應發放給員工的股票分紅,可是員工有可能在拿到股票之後就離開公司、甚至跑去對手那邊,不但費用大幅提高,而且完全沒有留住人才的效果。
話說回來,員工分紅究竟要獎勵員工過去或是未來的表現?也許政府應從法律面思考,分紅是否應該繼續沿用現行規定需在當年度發完。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以員工股票信託等方式,與員工達成協議,在信託契約書中約定轉讓期限及使用方式等。這樣的作法一方面可避免違反公司法,另一方面也能穩定公司經營權、並對員工採取有效而持續的獎勵措施。對於支持公司發展的員工來說,長期而言,員工股票信託也能成為未來退休生活的保障。也許是短期內在法令未配合實務修正前較為雙贏的方式。
2007年1月30日 星期二
「三隻小豬」文學獎
我們可愛的教育部長,最近又榮登版面排行榜了。
此君在位計二年九月餘,比很多行政院長還要久得多,照理說,教育方向當可一以貫之。
不過這位中央研究院院士級的學者部長,似乎和成語總有那麼一點代溝。
不但在致已故學者的輓聯上把「音容宛在」寫成了「音容苑在」,
還曾經為咱們總統誤用「罄竹難書」,硬是解讀成用盡所有的竹子都寫不完。
這一次更絕了!除了頒布令人瞠目結舌的另類成語典之外,
幹脆進一步告訴我們"成語使人思想懶惰",直接和成語“一刀兩斷”。
「三隻小豬」到底算不算成語阿?我只能說,連這個疑問都充滿創意。網路上偶得此文,頗令人筦爾。
http://blog.chinatimes.com/dragonct/Archive/2007/01/23/144940.html
雖然作者極盡消遣教育部此舉之荒誕,但不難由文中突顯出語文材料和成語的不同。
也許我們都過於拿放大鏡去檢驗部長了,一般人誤用或謬解成語的,所在多有。
任何學有專精的學者也很難盡識所有成語的典故和使用時機。
部長不必過於苛求自己,臨事勿急於自我辯白,先翻翻書卷、問問專家何妨。
教育者,本傳授釣法釣竿者,虛心受教方為學習之本,怎麼部長自己也犯了這樣學者的驕氣?
下次遇到這些狀況,建議部長乾脆辦個「三隻小豬」文學大賞,自我解嘲一番。
相信可以找出一些新世代的創意高手。
不信阿?你可以Google一下!
2007年1月29日 星期一
夜空中戲謔的精靈
很意外的,一個生命中幾乎沒有交集的靈魂,在短短的兩天,一個週末裡,倏然遠離,留下了無限悵然和驚愕。
早已過了追逐影像和崇拜感覺的年紀,螢幕上新生代女星車禍的新聞,除了暗自祈禱之外並無其他情感因素。
然而,不知是錯覺還是對於時事的漠然,最近的新聞竟似本土連續劇般的情節緊湊了起來。
我對這類狗血的劇情向來沒有好感,彷彿劇中的人物脫離塵世般的輕易就能喜怒哀樂。
戲劇中過於顯現的情緒向來缺乏美感,加上人生本就難以物化,很難讓人欣賞如此廉價的生命戲碼。
新聞中的女主角則不然,甫一出道就得到戲劇獎項的肯定,五年時光中活得敬業而認真,正待升空向日月爭輝。
也許是璀璨奪目過於亮眼,提早入選天使的行列,否則我實在很難解釋這樣的突然。
或者她本是夜空中戲謔的精靈,偶而下凡來妝點眾生。
人說天上一日人間一年,28天還未滿一個月呢。
想是算錯了日子,這麼著,先讓你欠著吧。
好意外阿,一個生命中雖然沒有交集的靈魂,就短短的兩天,一個週末裡,卸下裝扮,遠揚了她短暫但精彩的人生。
2006年12月31日 星期日
充分發揮預算的價值才是省錢的根本
在開始思考企業e化之前,要先為e化正名。首先,e化不只是電腦化,還應該包含網路化。簡而言之就是將資料數位化、作業網路化、流程自動化。所以,企業在思考e化問題的時候,請暫時拋下那些繁瑣的專有名詞。因為規模不同、資源不同、人力不同、所急需者也不相同。企業主該思考的是,你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切忌隨風起舞,害怕跟不上時代而急急忙忙導入e化,到最後不但沒有e出效率來,反而e出一堆毛病;沒有把資源真正整合,倒是整垮公司一堆員工。
從架構面掌握關鍵性問題
負責任的資訊服務廠商不會只是想硬塞給你該公司生產或代理的產品,就如同醫生和藥劑師的差別。醫生會先「望、聞、問、切」以了解來訪者的病因,再根據不同的體質與不同的症狀,施以不同的治療方式。反觀藥劑師即使擁有最完整的藥品種類(產品線),也不代表他擁有治療你的能力,更何況是那些強調某些單一產品神奇療效的廠商(成藥),尤其應該謹慎選擇。所以,就您選擇資訊服務廠商的條件,應該參考選擇醫生的標準。好的做法是先做一次身體健康檢查以了解大致的狀況,然後根據幾項關鍵性的症狀,尋求專業門診科別的協助。同樣的,針對公司整體資訊環境作一次總體檢,根據體檢表來歸納分析以找出企業下一階段的競爭力,通常要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來得更有效率。不要一開始就迷信名醫(國外大廠),許多國外的成功案例往往並不適合套用於國內的環境。
圖一、合格的資訊服務商會先幫助您釐清架構,而不是急著賣你產品。
為了避免e化的失敗造成企業的損失,一些政府單位其實提撥了預算來協助企業進行e化的評估與進行(註1),國內的宏碁公司在面對客戶提出e化需求的時候,也會先指派相關人員親至客戶處了解整體資訊環境作e化健診後,再根據客戶的需求與期望提出建議與規劃(註2)。如能善用這些資源,相信您對於e化的掌握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圖二、一份完整的e化健診,決不只是銷售行為的入門磚,而是針對各種情況和可能性,提出中肯的診斷建議。
大多數e化失敗的經驗在於沒有充分了解自我的需求,而輕信於服務廠商的單一建議,套用了不符合自家公司產業規模與型態的e化應用。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就提醒「認清自我現階段最迫切的需求」是導入e化的源頭,您可以先找合格的醫師作一次完整的健康檢查,再根據您公司的體質開出合適的藥方。
專心在最關鍵的需求上
不要指望e化能解決您所有的問題,更不要指望花了這筆錢之後,營業額就會馬上急速倍增。e化有時候是在挑戰您公司內部流程的合理化。因為電腦作業與人工作業最大的不同在於電腦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它無法像人工作業一樣處理未經設計的突發狀況。如果連公司內部人員都還不清楚或是無法切割整個工作流程,此時去碰觸所謂的企業內部資源整合之類的大工程,恐怕是無法達到您預期的效果的。「只解決您最在意的部分!」其他的需求自然而然會在後續的運作中一一浮現出來。
e化亦不應淪於科技的競賽,您應該關注的是導入e化這件事,本身就不應該獨立於商業維運本質的思考。就如同您為公司所做的各種努力一樣,不外乎有效的降低成本、有計劃的增加收入。所以,好的e化藍圖應盡量跳脫技術層面的推演,以商業維運的觀點來看各項e化的效益才是對的方向。
- Resources Sharing (Avoid Expense)
- Efficiencies Improvement (Grow Revenue)
- Customer Satisfaction Promotion (Protect Revenue)
- Operation Cost Reduce (Reduce Expence)
- New Business Enable (Grow Revenue)
利用收益和成本來交相檢驗您的e化投資是否適當,並且以上述五項分類來檢視您的e化導入項目,如有不符的情況,您可能要馬上調整找出原因或尋求您服務廠商的協助。
充分發揮預算的價值才是省錢的根本
企業有許多投資要做,e化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難收立竿見影效果的那一類。和購買新機台、增加生產線與到大陸設廠比起來,「求生存」的實際壓力與數位經濟的新競爭環境,常令企業傷透了腦筋不知如何選擇。其實,企業界的老闆們應該開始跳脫「擁有」的思維,就好比喝牛奶不用開牧場的道理一樣,不見得事事都得自己來。其次要考慮所屬的產業環境,隸屬於某個供應鏈體系的,請優先參考該體系主要上下游廠商所使用的系統架構,盡量選擇相容性較高的產品。假如您所屬產業的e化程度不高,顯然會降低您對於e化成果的期待,會很容易因此而調整建置順序與思考方向。
除了初期建置之外,還要考慮後續維護。廠商大多未交代清楚的就是「維護的成本」。特別是一些DIY的組合,常在歷經人員變革後,自然而然就變成孤兒。再好的硬體設備、功能再強大的伺服軟體,如果沒有專業的安裝設定,這些軟硬體所帶來的可能將不是效率與便利,而是無止盡的夢靨。除了安裝設定之外,還需要有專職的資訊人員來隨時維護照顧,才能確保企業所需的穩定維運品質。如果您的公司屬性或規模都不適合延聘專職與專業的資訊人員的話,可以考慮與廠商簽訂維護合約,或選擇有些廠商推出的租用方案。
要想完全發揮預算的價值,除了有步驟的計劃、建置與維護服務之外,還需要一套完整的保全機制。當然,保全的範圍不能僅侷限於狹義的病毒防範或單純的防火牆阻擋。合理的e化保全項目應涵蓋資料存取、網路安全、系統關鍵性元素以及一般狀態管理,並且針對客戶資料訂定公正客觀的安全處理原則,再輔以各期間可讀性高的統計報表(日報表、週報表、月報表)。
活用有限的IT預算,來滿足企業內部種種的IT需求。聰明的IT管理者與企業經理人應開始認真思考租用方案的可行性。除了兼顧資金的靈活運用與維持IT環境的競爭力外,由於資產的擁有方移轉成資訊服務廠商,迫使服務商不能不堅守服務品質的承諾,以提出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保全方案。期望大家都能因此而自在悠游於e化所帶來的各種好處。
(註一)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http://www.moeasmea.gov.tw』而言,就提供了根據產業應用、諮詢輔導等e化協助服務。或者您也可以參考經濟部工業局http://www.ebmfg.org.tw的電子化相關計劃、經濟部商業司http://em.cisanet.org.tw的相關計劃。
(註二)請撥 0800-258-247 微巨客服中心
企業e化的關鍵在於文化而非科技
2002 by Longdar@Acer
您是否覺得電腦相關科技太多變了?還記得五、六年前大家才在標榜Internet如何創造企業神話、如何突破時空限制、如何讓中小企業做跨國性的大生意(EC ,E-Commerce)。接著兩年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2000年時,園區的廠商大吹起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風,最近這兩年又開始流行知識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和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所以,當媒體和IT廠商談到企業e化時,不外乎就是將這幾組英文字反覆說明,如同魔咒般不斷的在台灣上空閃爍。
但極少有人告訴你,每一組英文字背後所代表的成本,可能是中小企業好幾個資本額。也就是說,為了創造出新經濟時代的奇蹟,您得先創造出您公司自己的資金奇蹟。這樣弔詭的規劃邏輯,導致許多資金並不充裕的企業,在面對e化課題時,總是徬徨疑懼,既害怕自己自絕於每次e化的狂潮外,又擔心貿然導入損失金錢事小、尾大不掉事大。因而主導台灣經濟主要活力107萬家的中小企業裡,認真面對e化課題而能真正從企業e化中實質獲益的比例並不高。
但是,跨國客戶、大型客戶都e化了,要和他們做生意,對不起,您得說和他們相同的語言;一般客戶往來漸漸要求要有電子郵件、線上電子型錄;買主想和你做生意,首先看的是您的網站以及您在網站上提供的訊息;兩岸三地往來的企業,如何整合會計系統與電話節費,成為首要課題…。這些急迫的e化課題,對於一般的中小企業,老實說,是難了一些。特別是在沒有固定的e化預算與充裕的MIS人員編列的情況下,要想e化談何容易?如此進亦難,不進更難的情況下,難道e化只是大企業的專利?我們並不這麼認為,相反的,相對於大企業分工精細的作業模式而言,e化反而是中小企業賴以生存的必要方法。
:::在開始之前:::
在開始思考企業e化之前,要先為e化正名。首先,e化不只是電腦化,還應該包含網路化。簡而言之就是將資料數位化、作業網路化、流程自動化。所以,企業在思考e化問題的時候,請暫時拋下那些繁瑣的專有名詞,特別是中小企業不需也不該去思考那些上市上櫃公司或是前一千大企業的e化方式,因為規模不同、資源不同、人力不同、所急需者也不相同。中小企業主該思考的是,你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切忌隨風起舞,害怕跟不上時代而急急忙忙導入e化,到最後不但沒有e出效率來,反而e出一堆毛病;沒有把資源真正整合,倒是整垮公司一堆員工。
特別是因為中小企業資源有限,所以每次的e化步驟最好謀定而後動。先將心中期望解決的事情完整條列下來,由企業主單獨思考或邀集主管同仁一起來討論票選,分為短中長期依迫切優先順序條列下來,每一個時期不要超過三條,如【表一】、企業e化自我期許表所示:
表一、企業e化自我期許表 短期(三個月內) 中期(六個月內) 長期(一年內)
1-1. 2-1. 3-1.
1-2. 2-2. 3-2.
1-3. 2-3. 3-3.
等記錄下來,您可以找尋日常的維護廠商或直接洽詢相關IT廠商,請他們派人過來進行諮詢評估,以縮短資訊業者與貴公司期望的落差。再針對諮詢結果,評估合適的廠商與成本效益比。當然,如果您手邊暫時沒有合適的廠商聯絡方式的話,也可以先參考【表二】、企業e化所需時間與成本風險,先行試估。
表二、企業e化項目所需時間與風險成本 項目 所需時間 導入風險 導入成本
架設公司內部網路 約二週 低 低
檔案分享與印表機分享 約一週 低 低
進銷存系統、會計系統 一個月 高 中
網際網路連線對外 約二週 低 低
電子郵件系統 約一週 中 中
企業對外網站建置 一個月 中 中
ERP,CRM,SCM 6~24個月 高 高
知識管理系統(含EIP) 4~12個月 高 高
電子商務(B2C or B2B 3~6個月 高 高
E-Learning系統 3~6個月 中 高
Mobile Office 一個月 中 中
:::看清自己,完成關鍵的階段性任務:::
兩岸三地的台商業者,最關注的議題是遠距離的管理與溝通;從事貿易活動的業主,穩定而成熟的電子郵件系統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業務同仁需要經常往返各地,那麼有效的知識管理和企業內部網站就相形重要;產品項目繁瑣的企業,提供線上型錄將大幅下降客戶服務成本…。「只解決您最在意的部分!」其他的需求自然而然會在後續的運作中一一浮現出來。
不要指望e化能解決您所有的問題,更不要指望花了這筆錢之後,營業額就馬上急速倍增。e化有時候是在挑戰您公司內部流程的合理化。因為電腦作業與人工作業最大的不同在於電腦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它無法像人工作業一樣處理未經設計的突發狀況。如果連公司內部人員都還不清楚或是無法切割整個工作流程,此時去碰觸所謂的企業內部資源整合之類的大工程,恐怕是無法達到您預期的效果的。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應用程式是最貼近操作的介面,所以一般談到e化,大家很自然的就想到軟體使用上的整合(ex.進銷存、會計系統、倉儲系統…等)。除非您只安於單機作業,否則在應用軟體整合之前,您必須先思考的是基礎網路架構的建置。話說回來,如果您只安於單機作業,自然也沒有e化的問題了。那麼哪些是基礎網路架構呢?
圖一、企業e化基礎網路架構
您可以檢視【表二】中所列的項目,其中風險較低、成本較低的項目,事實上大多數都含在基礎網路架構的範圍中。而所謂的低風險低成本,指的是依公司特性量身訂作的風險與廠商建置與維護的成本而言。當您建置完網路基礎架構之後,應以此基礎進行公司文化面的改革。比如說:重要事項一律公佈在網站上、員工呈報公事統一透過e-mail的方式、…。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由上而下的實施,讓老闆帶頭e化,才能快速地建立公司e文化。這部分是公司e化是否能夠成功,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先安內後攘外,預算合理控制:::
基礎建置的計劃做完了,接下來我們可以開始考慮下一階段的規劃。這個時期應優先考慮所屬的產業環境,隸屬於某個供應鏈體系的,請優先參考該體系主要上下游廠商所使用的系統架構,盡量選擇相容性較高的產品。假如您所屬產業的e化程度不高,顯然會降低您對於e化成果的期待,會很容易因此而調整建置順序與思考方向。另外,企業e化的本意除了增進企業內部工作效率外,首重於對於客戶端的服務與溝通。因此,如何漸漸將客戶需求納入e化體系內,亦是規劃的重點。
大多數的電腦廠商會建議您採用微軟相關軟體配合自家的硬體設備,這部分我們統稱為微軟的解決方案。這主要是因為許多的資訊工程師,習慣於視窗作業系統的操作方式。相較於微軟的解決方案是最近在市場上引發討論的Linux相關解決方案,目前Linux陣營已經將各類應用系統整合完成,相較於微軟陣營不遑多讓。當然,除了這兩大主流之外,還有一些廠商也針對特定產業提出特定的垂直整合方案,如果您隸屬於該產業,不妨深入了解一下,畢竟有相關廠商使用經驗來佐證,可以提供許多規劃的素材。
以日前台灣微軟結合許多策略聯盟夥伴所推出的e化方案而言,主要是以微軟的伺服軟體產品為主,搭配相關廠商的硬體設備,再結合電腦教育業者,組成類似e化諮詢團隊,直接將軟硬體搭售給中小企業,提供相較於之前銷售較高折扣的優惠方案。以25人左右的公司而言,要達到上述的網路基礎設施,所需花費的費用大約在10萬元到數十萬元之間。(不包含後續維護與設定人力費用)
Linux屬於自由軟體,取得的成本很低,對於上述網路基礎建置的部分,可說是游刃有餘。不管是應用軟體的取得或是對於硬體的需求,其所需的成本均不高。但其缺點為較不容易為一般使用者所了解,包含核心與介面。(當然,這是相較於Windows Server而言)。如果您的公司有專屬的MIS人員,且對於Linux系統有興趣並能承擔維護工作的話,Linux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除了初期建置之外,還要考慮後續維護。不管您選擇採用微軟的解決方案,還是決心投入Linux陣營,以目前各家軟硬體廠商來說應該都足以符合中小企業的需要。而有一點是許多中小企業主經常忽略,而廠商大多未交代清楚的--「維護的成本」。再好的硬體設備、功能再強大的伺服軟體,如果沒有專業的安裝設定,這些軟硬體所帶來的可能將不是效率與便利,而是無止盡的夢靨。除了安裝設定之外,還需要有專職的資訊人員來隨時維護照顧,才能確保企業所需的穩定維運品質。如果您的公司屬性或規模都不適合延聘專職與專業的資訊人員的話,可以考慮與廠商簽訂維護合約,或選擇有些廠商推出的租用方案。
:::宏碁的「辦公室瞬間 e 化租用方案」:::
宏碁日前曾針對中小企業e化現況調查,發現國內五成以上的中小企業面臨e化的困難,其中以電腦系統維護成本過高與缺乏專業e化人力等兩項問題最為頭痛。故推出國內首創的「辦公室瞬間e化租用專案」,這是目前宏碁微巨電子化最新的產品。以租用代替買斷,並且同時推出一個月的免費試用期。期望以每個月6000援的租金來吸引中小企業進行e化改造。對於非高科技產業與前述缺乏專職資訊人員的企業來說,提供一種簡易、安心且具成長性的e化方案。至於宏碁所推出的中小企業e化方案與其他的e化方案有何不同,可以參考【表三】。
表三、宏碁辦公室瞬間e化租用專案與其他e化方案比較 功能服務 多工整合伺服器廠商 辦公室瞬間E化租用
售後服務 僅作一般硬體售後服務,無法對service進行維護。 完整解決方案式服務,且擁有全國最完整服務網絡
技術維運人力團隊 僅硬體售後服務 完善的電子郵件系統/區域網路規劃與政策建議
遠端監控 無 宏碁電子化資訊管理中心24x7全天候監測
系統自動網路更新 無 服務項目主動線上更新,不需客戶費心。
障礙排除 硬體問題排除 全國服務知識庫串聯,累積完整資料與親切客服
研發與後續開發 一般硬體升級或更新 宏碁強大的研發團隊,不斷創新更多元服務
無線上網 需另購AP且多數僅支援WEP,管理不易。 不但支援WEP 64、128bits,另有認證機制PPTP(VPN)
DHCP 多半僅具備基本功能 可分配253個虛擬IP
防火牆 使用NT系統,容易入侵 封閉性較高的Unix系統
電子郵件伺服器 無完整規劃與使用政策 支援150使用者,並有完善郵件系統規劃政策建議
網頁伺服器 執行動態程式,增加系統負載與系統安全性 支援靜態網頁,方便、容易維護
檔案伺服器 純硬體銷售,無備份建議服務 使用網路芳鄰存放,並可設定定期備份
代理伺服器 有(option) 可依照流量設定cache
列印伺服器 有 支援USB port,連接任何印表機
網域名稱伺服器 有(量大時將造成Server負載增加) 配合宏碁電子化營運中心,DNS代管,免去維護煩惱
:::後話:::
談到這裡,我們大致上已經跨出了e化的第一步。很抱歉,在本文中只能先針對中小企業e化的部分來闡述,並且礙於篇幅僅能介紹到第一階段的建置。事實上,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建置,等於是打好了地基,接下來就看要在上頭蓋什麼樣式的房子了。房子的樣式雖有不同,但地基的標準是相同的(水平應用),要挖得既穩且深房子才會穩固(垂直整合)。
E化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資源缺乏的中小企業們。在本文中我們嚐試去引導e化的規劃與思維方向,並且盡量避免塞入太多的專有名詞,以期讓不常接觸電腦產業的中小企業主們也能開始認真思考如何開始e化。當然,正如同我適才所提的,這只是第一步!而您的第二階段會在您開始使用第一階段建置的成果的同時,悄然的開始。不用急,正如我一開頭的標題:「企業e化的關鍵在於文化而非科技」。跨出第一步,另一隻腳自然就跟上來了。
刊載於2002年5月號PC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