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咖啡

做為全球第二大的大宗商品,咖啡已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實上,咖啡無所不在,這條路可是漫長得很,費時五百年、經過四大洲、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之後,才成為你現在看到的咖啡。

傳說中,有位衣索比亞牧羊人,看到他的羊群嚼過苦味漿果後變得興奮且秩序大亂,大為驚訝,於是跟著拿起那漿果放入嘴中,結果也興奮得四處跳。咖啡的祕密效果被發現後,在葉門落地生根,成為當地作物。而開始將這種漿果從衣索比亞運到紅海對岸,很可能是擄掠販賣黑人的阿拉伯奴隸販子,從此,也開啟了咖啡和奴隸約四百年的悲慘結合。十五世紀中葉,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個神祕主義的伊斯蘭教派 - 蘇菲派,發現咖啡有助於他們思索阿拉時保持清醒,但是保守的伊斯蘭神學家則痛斥咖啡的致癮性,發佈敕令凡是經營咖啡館者要受棒打之刑,再犯者就縫進皮囊,丟進博斯普魯斯海峽。

十七世紀,歐洲正值商業主義興起,這種中世紀的中東豆子搖身一變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商品。但這些最早經手咖啡買賣的人,把他當藥看待,認為他可以治眼睛痛、水腫、痛風、壞血病。不久,倫敦貿易商開始在咖啡館喝咖啡談生意,甚至其中兩家咖啡館還做為英格蘭的主要證券交易所長達七十五年。在歐陸,咖啡館漸漸成為因資本主義經濟發達致富者的象徵,成為幫這類人服務的場所。高進口稅造成只有大城市裡較有錢的人喝得起咖啡,證實了上層人士決心要擁有自己的聚會地點,不與低階級人士混在一起。隨著工業時代來臨,咖啡漸漸不止代表優閒,還代表勞動。

在美國,咖啡成為普及化的致癮性飲品,用以幫助大群勞工朋友撐起垂下的眼皮。到十九世紀末期時,咖啡館自動讓位給自助餐館、咖啡社交讓位給職場上的喝咖啡休息時間。北美的咖啡進口量,十九世紀時膨脹了將近九十倍。這時候工廠自助食堂裡三五成群緩緩走動的顧客,早已不似早期穆斯林顧客那樣追求阿拉的啟發、或者像當年倫敦商人那樣追求獲利、甚至是歐陸喝咖啡者那樣追求創作靈感。當時的禁酒風潮中,改推廣咖啡和咖啡館,這無異開了歷史的一個玩笑,伊斯蘭神學家若地下有知,想必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二十世紀,咖啡遭抨擊會導致心臟病和潰瘍,提神功效相形遭到冷落,可是咖啡的消耗量有增無減。喝咖啡早已不是在冥想起悟、商業社交的場合,反倒是開車或是匆匆趕路時囫圇吞下。咖啡不止加快了現代工業生活慌亂的步調,本身也早已成為大量生產的工業產品。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混合多種成分加工處理成的現代飲料,也號稱是咖啡。這種化學化的咖啡早已遭到馴化、商品化,早已遭摻雜劣質添加品而失去其純正。

咖啡對我來說,香味和甜味的混合十分重要,至於是三十五元還是一百三十五元並不是重點。咖啡不會讓我更接近上天,也不會讓我更像奴隸,就像我手上這一杯大街小巷賣得火熱的85度C咖啡一樣,我對於它五百年來的歷史要遠比它是哪一個品種的豆子來得有興趣。空氣中瀰漫的香味,和著嘴中順口的甜味,重要的是腦袋裡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