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五城記.北京

這是一個回憶鮮明、想像空間很大的城市。

回憶在那些搬不走的、矗立了數百年的古老建築,鮮明於深刻記憶的遠方歷史,逐一躍現在眼前的景物。你會感覺到十分熟悉,像是上輩子的記憶之門倏然開朗,語文則像是開啟共鳴的鑰匙,你只擔心那些模糊的文字不夠清晰。在故宮裡高呼萬歲、仔細檢視風水排列、搜索枯腸忘了這裡經歷多少人物風流;在長城上張開雙臂、興奮但吃力的爬上高梯,氣喘吁吁直是讚嘆古代戍守邊疆的兵將;在恭王府裡輕喊萬福、排著隊輪流看真跡,實在佩服封建制度下貪官的能耐。

太多太多了,鮮明的回憶不是來自於生活的記憶,而是從小被教育的歷史刻痕,順著語言的內在,頓然活現。回憶的北京,在書裡、在影帶裡、在你隨處可遇的大道上、小胡同裡,它就是存在,只要你有時間,帶著腦袋,他就在那裡等你。

在這麼一個歷代首善之區的城市裡,有出奇的寬容和混雜性,像是一個小的全中國,怎一個雜字。

在北京可以少穿西裝,勿打領帶,因為這裡沒有這麼商業企圖。沙塵暴、乾燥的靜電、窄舊的計程車,你也不會想要西裝筆挺。北京人,男的是爺、女的是大姐大,我遇著的都很有京城人家的氣度︰「是嗎,沒事兒!」請注意我在「是嗎」的後頭加的是逗號,而不是問號或驚嘆號。對,那是語助詞,「這樣阿」的意思。別試著在這裡找購物商城、逛人潮擁擠的小吃街或者是逐家比較名牌服飾精品店。不是沒有,但絕非你期待的。多在這兒找點中國的老玩意兒,隨便都能來上一大褂兒。建築、雕刻、字畫、胡同甚至是路旁的石瓦,都可能連著一串故事。每個區塊是個故事,每個故事裡頭串著更多的故事,整個北京就是個故事城,臨走前還能帶走一點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過些年要辦奧運了,該拆的地方、不該拆的地方都拆了,但你不用擔心,大街小巷還是那麼故事味兒。也許下回你去北京的時候,除了回憶之外,還會裝回一點想像空間。(待續)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三折肱 1

人類所謂的老化,多是由於循環的逐漸衰敗,讓外邪入侵,然後人體就慢慢失守。其實這個過程是很長的,每個人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時候,經常都要歷經幾十年的。中醫用了一種文學式的描述來定義各種症狀和醫療方式,好比說循環是「氣」、循環失去穩定叫做「風」,至於「傷」與「寒」更是外邪之因。當人體循環從好變成不好的時候,會有癢、酸、痛、麻、木,五個階段。而這樣的感覺是神經傳遞的缺氧的擴散狀態警報,指示身體應該將血液調集過來。用白話的方式來說,人的身體內外細菌無所不在,但是當你的循環變差的時候,各類細菌便可伺機竊佔身體各個部份,當循環通暢、血液即時到位的時候,這些細菌不能作怪,也就是身體抵抗力強。而當你的身體因為病毒入侵(風)或者外傷(傷)導致循環變差或者不能到位,這樣的拉鋸就要更久的時間,或者需要借助藥物或其他治療,西醫用的方法是像轟炸機的方式先將病毒殲滅或是直接將病體切除,而中醫用的方式比較傾向逐次解決循環不能到位的問題,還是盡量藉由提昇抵抗力和通暢循環來處理病症。

以喉頭發炎為例,吃抗生素理論上是有效的,但問題是吃進去的抗生素會不會被送到喉頭?發炎是因為喉頭的循環不好,所以細菌才在那裡繁殖,而吃進人身體的抗生素如果沒有血循環相送,可到不了喉頭,結果往往只有增加肝腎負擔而已。所以,治癒的方式應該是將後援部隊儘速送往扁桃腺,經絡與血循環能夠暢通,即便不用抗生素,通常也能快速改善。當然,如果是全身發炎則不適用,因為全身已被攻陷,循環再好也沒有用,而這種狀況,大概已經待在急診室裡了。同樣的道理或許可以解釋高血壓。重要的器官或經絡缺乏氧氣,所以要我們的心臟多用點力,而這樣缺血缺氧的補償作用,反而證明了心臟應該是很健康的,要治療的是找出哪個重要部份缺血或缺氧。這和目前認知的西醫療法不同,西醫採實證,所以認為血壓高透過抑制或降低血壓的方式來調整,其結果可能反而使缺氧情況惡化,連帶的心臟的功能也下降。低血壓(舒張壓高)從供血的邏輯來看則是血中含氧量較低,所以舒張壓上升,這時候則需要檢查影響肺功能的經絡。這就不難理解,為甚麼手一吹風,就會流鼻涕、打噴嚏。那是因為溫度降低,某些部位上既存的細菌,趁著抵抗力下降、共振變差的時候,活躍了起來。像是人的脊椎要直,是因為後頭就是大動脈,任何的壓迫或是受力不均都會影響共振,而導致某些臟器的病變。身體要經常保持柔軟也是類似的道理。

中國人畫金、木、水、火、土這個五角星,是對所有週期性現象的共同規則。在中國人的哲學理論中,宇宙、醫學、算命都跟五行有關,因此,要先了解中醫所謂的週期指的是甚麼。中醫理論大致上是架構在心臟週期跳動和諧波的基礎上的,我們意識到心臟跳動是週期性的,引此跳動而衍生的每一個諧波幾乎都對應著一條經絡。肝是心臟跳一次它動一次;腎是心臟動一次它動二次...三焦經是心臟動一次它動九次。簡單的說,五臟六腑就是我們心跳的第一個諧波、第二個諧波、第三個諧波...第N個諧波。假設心臟打出來一個波,是一個一倍頻率的,跟肝藕合之後生出第二個波,我們記為一。肝是一個週期、腎是二個週期、脾是三個週期...依此分記為一、二、三、...八、九、十...。頻率從五以上就算是陽的經絡,從四以下算是陰的經絡,而胃則算是半陰半陽。因此,五臟屬陰、六腑屬陽,越往體表的都是高頻的波。或謂,動則生陽就是這個道理,一動高頻就產生了,只對身體外表層有益,要對內臟有益,要做靜的,好比靜坐、好比太極拳...。治腑的病盡量治體表,也就是從經絡著手;治臟的病則盡量由器官來進行。我們人類身體裡大約有十二條經絡,每一條經絡由一條動脈和一條靜脈加上許多穴道而成,而每個器官就負責把經絡和經絡串連起來,好比說,一條腎經、一條脾經,腎臟就掛在這兩條經絡之間。任兩條經絡都是不相碰的,也沒有任何一個穴道是兩條經都經過的。一條經絡上的任何一個地方堵住了,都會造成能量分配不均,心臟壓出的壓力和血液送不到這裡來,血液送不到,氧氣和養分送不進去,廢料和毒素送不出來,組織上原本共生的細菌開始孳生趁虛而入,平衡被打破之後,進入更弱的惡性循環,就成為我們的疾病。

基本上身體的血液循環如果援引中醫的「共振」理論來看的話,我們就可以把相生相剋轉變成一個普遍性的規則。用數學和現代力學來解釋,相生相剋就是從線性到非線性的現象。以中醫所說的循經傳來說,第一諧波的永遠在第一諧波,不會跑到第二諧波,這種狀況屬於線性的範圍。如果是循經傳,這個病還不太重,等到病一旦變重,能量變化大、比重變大,會生成倍頻現象(類似光學、震盪、電路領域的現象)。這個時候,第一諧波跑成第二諧波、第二諧波跑成第四諧波、第三諧波跑成第六諧波、第六諧波跟著跳第九諧波。這樣一二三倍的整數頻率,是相互影響的。這種生成現象,在中醫裡頭就叫做相生。另外一個加成現象是,一加三成四、二加三成五、三加四成七...,如果能量不變的前提下,好比說四不變,一增加了,就等於三減少了;七不變,三增加了,四就減少....,依此類推,這種增加減少的關係就叫做相剋。我們把之前談到共振中,各諧波的關係列舉如後:心包經(0) - 肝經(1) - 腎經(2) - 脾經(3) - 肺經(4) - 胃經(5) - 膽經(6) - 膀胱經(7) - 大腸經(8) - 三焦經(9) - 小腸經(10) - 心經(11),並輔以五行規則,金(肺、大腸)、木(心包、肝、心)、水(腎、膀胱)、火(膽、三焦、小腸)、土(脾、胃)。不難發現,相生相剋的變化就出來了。

心臟只有1.7瓦的能量,卻要將七、八公升的血液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所以透過共振,我們可以擁有一個最有效率的循環運輸系統。動脈是一個架在骨頭上的網子,主幹是脊椎,支撐了所有的血管和內臟。運送在這個網子之中的是血,而推動血前進的則是氣。這一大套網子,嚴格來說,有三組,首先是動脈網,輸送氧氣和燃料到各個組織去,透過共振來達到最高效益;其次是靜脈網,輸送二氧化碳和廢料到心肺回收與再生,透過回流的方式來節省能量;最後則是淋巴網負責回收廢料的漏網之魚。當二氧化碳無法即時而有效率的被帶走,組織就會開始酸化脹水,也就是俗稱的水腫。水腫有幾個階段,我們不必詳述,但是初期的水腫現象是進行保健的關鍵時期,一旦到了整塊組織酸化、失去功能甚至是溶解,慢性病和衰老症狀便由此而生。不妨觀察一下幾個地方,頭頸肩、下腹腔、上下肢,這幾個地方都容易聚積酸水,輕則焦慮、失眠、健忘,重者高血壓、中風,不可不慎。具體的作法有二,其一是增加氧氣,其二則是降低二氧化碳。

第一種作法,是除了正常的動脈共振輸氧之外,透過適當的有氧活動來增加身體的含氧量,並且利用伸展運動來將肌肉深層與關節、肌腱間的酸水排除,並且力行姿勢矯正,才能改善活氧被阻絕的可能。另外,則是盡量少吃氧化過度的食物,用白話解釋,就是不吃不新鮮的食物。氧化的食物,天然的酵素過少,以至於降低體內製造原型酵素的能力,此外,進入體內將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強大的氧化力,而且是普通氧氣的數十倍,因此,自由基具有某種消滅病毒病菌的功能,但過多則反噬人體。若能大量攝取新鮮且富含酵素的食物,體內不但不容易產生自由基,相反的,將產生較多的原型酵素,以提供生命活動。一般的觀點,喜歡將營養素組成較多的食物,列為較佳的攝取食物,這部份恐怕需要商榷。好比說,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分、鈣、維生素等營養素,常被標榜為最佳的營養攝取來源。但是,市售的牛奶成分都經過均質化,在攪拌時,空氣會均勻混入牛奶中,使脂肪變為過氧化類脂物。接著再以一百度以上的高溫進行殺菌,酵素多不耐熱,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中所剩無多。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未必是很好的食物。動物性蛋白質是另外一個例子,其涵蓋的營養素十分優良,但是攝取過量的時候,反而變成毒素。合理的蛋白質攝取量,人體一公斤大約需要一公克,所以,六十公斤的成人一天攝取的數量,扣掉消化比率,大概不能高於一百公克。過多的蛋白質最後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但是在那之前,已經在體內引發諸多波瀾。首先是多餘的蛋白質被分解成胺基酸,胺基酸在肝臟內被分解進入血液,以致血液偏酸;為了中和酸性血液,必須從牙齒和骨骼中引出鈣質來中和酸性血液;鈣質和氧化的血液在腎臟中過濾,多餘的蛋白質、鈣質和大量水分被排出體外,當然,這個過程消耗了很多原型酵素。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理解,新鮮的、原型的食物較有利健康,營養素組合較高的食物也要慎選,過多加工意味著氧化程度過高、酵素含量過少;即便是新鮮的高營養食物,也不要攝取過量,以免造成身體裡的微型浩劫。

而第二種作法主要是透過飲食習慣的改善來降低二氧化碳的產生。人體內部的廢料處理,可以說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運送,這整套運送過程就猶如我們人體的下水道系統。一般人只知道排毒排酸,卻不去探究所謂的毒和酸正是人體沒有排出的廢料二氧化碳所造成的。血液中大量的紅血球含有大量的血紅素,血紅素擁有一種酵素能迅速的結合CO2和H2O成為H2CO3以便於收容大量的CO2攜往下水道系統。但是如果血液停滯了,紅血球沒有流動,不能經由靜脈回流,組織就會開始酸化漲水;如果新血仍不來,組織的能量無以為繼,神經細胞會開始失去穩定度,就容易產生交感神經失調、焦慮、易怒、失眠等現象;接下來局部的組織細胞膜開始漏液,蛋白質流出,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水腫;如果情況仍不改善,局部的細胞就被溶解,產生病變。出現這種整塊組織的酸化、喪失功能、甚至溶解,造成細胞間質空間變大,細胞與細胞、細胞與微血管間的交通將變得非常困難,不論營養交換、廢料排除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細胞間質是沒有甚麼抵制能力的,如果因此而蝕出一個大空間,便很容易成為細菌和病毒盤據的根據地。這些細菌和病毒由此繁殖、擴散或是長期盤據此地,產生慢性病,不斷散發毒素。於是器官功能退化、組織酸化發炎、細胞衰弱突變,進而產生各種老化現象,近一步引發癌症、腦中風...。酸化水腫沿著這個軌跡一步一步前進。由此來看,這個酸化的過程是我們應該守住的第一道防線。

除了少數侵襲性很強的病毒所引發的急症,我們人體的疾病大多是由於經絡長期的阻滯未通與組織酸化引生的老化現象。要想減少酸化水腫的現象,首要工作是從結構上減少與降低產生過度二氧化碳的飲食來源,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其次是增加體內的氧氣,多做些有氧活動,並且堅持只吃新鮮、原型的食物;最後則是透過伸展運動來排除體內既已生成的酸水。緣此,飲食上的順序不妨更改為吃大量的纖維素(水果和蔬菜)、其次是油脂(高溫用飽和油、涼拌用不飽和油)、碳水化合物吃一些(因為他是主要的助燃劑)、蛋白質要吃最少(他是最糟的熱量來源,所以只要補充足夠修復組織的份量即可);運動上,則以增加氧氣與排除酸水為主,不必過度迷信激烈運動之後,汗水淋漓的快感。以個人的看法,經常性的散步與伸展運動,會比偶一為之的大量激烈活動來得有幫助。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五城記.上海

我這年紀的同學、朋友,不是忙著立業、就是早已成家,平時很難湊在一起。倒是在上海,很自然的總是相遇。

上海故事的新一章,還沒完成便已先聲奪人。去了上海看一眼的,總是目瞪口呆,回來信誓旦旦;早一步去上海的,推銷上海不遺餘力,總是再過幾年就如何如何。如果你還沒有去過上海,在工作需求之外可以逛逛老餐館、看看舊洋樓,有很多你熟悉的中式西餐的元素在裡邊,舊洋樓的燈影也常能讓你歡喜;找一處高點,俯瞰江面和摩天大樓群,但切忌使用望遠鏡看得太清楚,因為還有許多矮小的老房子拆到一半;到一些新規劃的商圈走走,就當成你居住城市的新發現,不要急著和既有上海文化或歷史扯上關係,那些和年齡有關的數據都是僅供參考。

嫌自己手邊閒錢太多的,上海不太容易讓你失望,反正哪兒光亮哪兒去,五湖四海、中西合璧,用錢能買到的,上海都有。但是如果你有點閒錢是想要買點閒情的話,要稍稍遠離給觀光客和淘金客的區域,那些用想像堆砌的上海,容不下你要的東西。至於沒有閒錢又想得太多的人,趕緊打道回府吧,這裡沒有你要的東西,不管是實質上或是想像裡的。

來上海不太需要導遊,隨手攔部計程車也就是了。但要注意選對顏色,幾個著名大公司附屬車行的車子和司機都不會讓你失望。就像上海人自己早就分了本地、外來、浦西、浦東...一樣,自信和優越感讓很多老上海師傅,一路上口沫橫飛,總想讓你盡興。但是這類上海活地圖在連續假期、上下班時間還有下雨的時候,自動失效。上海待久了,每件事情變得小心,尤其是吃。凡是加工過,猜不出來原來樣貌的食物,一律不吃。因為你很難想像他們對於食物的創意。不要老是到大馬路邊的大餐廳,當然,巷弄之間的特色小吃也不適合入門者,一些平價的連鎖小吃可以讓你貼近一點真實世界。

上海是美的,像是帶出去很體面的女伴,雍容華貴、進退得宜。而這種美,總有一些前提,要回家後才會明白。就跟上海的水一樣,你得學著習慣那個味道才行。

算一算,來去買樂透

在網路上偶得這個數據︰在台北這樣的城市,一對夫婦一生的花費大約新台幣六、七千萬元。以這對夫婦在25歲結婚共組家庭,60歲退休,75歲辭世所做的金錢規劃 --


1. 一間房子,1000萬。
市區大概不可能,找一找桃園、林口、汐止一帶,包括裝潢、稅金和利息,而且不要妄想換大房子。

2. 一部車子,400萬。
買一輛還算安全的車60萬,每部車至少開8年,40年就是5部,加上保養跟稅金,大約400萬。退休後要改騎自行車。

3. 一個孩子,1500萬。
養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要1500萬,這當然指的是智力正常、不出國深造、不學才藝的情況下。
兩個小孩?嗯,加量不打折,你自己算。

4. 兩對父母,1680萬。
孝敬父母1680萬,以每月每人一萬元來算,幸福的計算35年。
當然有些人的這個項目是正項而非負項,每個月也許還跟父母要更多的零用錢。

5. 一個家庭,1050萬。
這個項目需要的是清心寡慾,只能提供溫飽和低層次的社交活動,全家開銷1050萬,每戶每月2.5萬元。
忍不住?那就看你是放棄小孩還是放棄父母了。

6. 休閒生活,700萬。
週休二日加上連續假期,一年有1/3在休假,一家三口出外走走、看看電影也就是了,環島還可以,出國就免了。每年20萬,省著點。

7. 退休養老,360萬。
這個項目是期間限定,假設你身強體壯,病痛少少,然後只能活到75歲。那麼你們兩老一個月有二萬元,
誰生病或搞第二春就對不起對方了。如果不小心活太久,可能得相約去打工才行。

以上,小計新台幣6690萬元

猛一看覺得很誇張,自己仔細用計算機算了一遍,好像還稍嫌保守。收入不高,但經常出國、生活逍遙的人,所在多有。而這樣選擇的人,當然是自然排除了上頭幾個選項的結果,其中最容易被排除的是孝敬父母的費用,或者是近來流行的不婚不子族。如果不改變上述的假設和支出,以三十五年的平均收入來看,你們夫婦倆每個月至少要收入達16萬

嗯嗯,生活品質很重要,工作也要認真點,不然就定期去買買樂透吧。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預約未來的工作樣貌

如果你問我未來的工作樣貌會是什麼,我沒有肯定的答案,但,有一些猜測。

首先是國家和組織的掌控力將會大幅下降,新的移民潮將會出現。過去所有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移民潮,多是要逃離祖國的動亂和迫害,或者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他們抵達異國時通常一貧如洗。但是新的移民潮只有部份是如此,而且比例上將隨著時間而不斷的移轉。以中國為例,一胎化政策讓男與女的比例落差到5%。對於每年有一千萬人口出生的國家而言,這意味著每年有50萬過剩男性進入人口。而男女平權讓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幾乎和男性均等,加上這一代的中國人恐怕還學習不到接受妻子比丈夫優秀的事實 (男女皆然)。於是乎,一進一出,中國將有上千萬或數千萬的男性將陷入無妻可娶的現象。這將會造成中國男性短期移民與中國接納外來女性移民。其次,則是中國的境內遷移。西邊的沿海城市急速發展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城鄉不均,經常性有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人民由內地的農村遷移到沿海省份。像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大約有30-40%的人口是所謂的盲流。廉價勞工幾乎源源不絕,但是經濟成長一旦趨緩,也可能造成另一種問題。

而歐洲則是飽受當初殖民主義的反噬,數百萬人從土耳其、北非、阿富汗、印巴等地出發,來到德、法、英、荷、比,尋求工作和投靠親人。這些移民幾乎都是非法移民,而且未來也是。有趣的是這些穆斯林移民即便不認同當年那些基督教地主的懶散墮落,卻依然千里而來尋求一份工作。法國是當前歐洲伊斯蘭移民的火藥庫,其穆斯林人口比例高達7%,其次則是德國和英國,都是殖民地淵源頗深的國家。這些國家都出現非常深層的緊張態勢,移民可以融入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也可能成為歐洲四分五裂的移民洪流。和中國的情形一樣,人口遷徙對美國而言是一種試煉。在加州的大學新鮮人結構中,亞裔45%、西班牙裔15%、白種人只佔1/3。儘管偶而出現頑固偏執,美國還算是最善待移民的社會,因為絕大多數的美國人本身就是移民後裔。這些移民風潮盛行的國家和區域,匯集了多元的文化和專業技能,包括中國、歐盟,逐漸和美國達成勢力的均衡,而成三足鼎立之勢。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將成為未來主要的溝通語言,尤其是英文,是一種情勢演變下的巴別塔語,已經成為一種共通的溝通平台。

全球網絡化的發展下(網絡︰網際網路和交通網路),交通與溝通大幅降低了空間的距離和時間的成本,因而衍生出許多新的工作型態。企業營運總部將逐漸在地化,或者至少在中、美、歐各有一個區域指揮中心。而業務行銷的單位則大幅擴張至全世界各地。企業採「平行辦公制」,中高階主管一個月換一個辦公地點,「企業總部」成為過去式。白領族習於商務旅行,飛機票價大幅下降。以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來解釋,研發的競爭是全球的,起碼在中、美、歐將有基本的技術或服務研發中心;行銷的競爭是在地的,客戶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在哪裡,全球運籌將不是大企業的特權,起碼的行銷據點加上網路輔助,將使中小企業大幅地做全世界的生意。而那些抗壓性高,可接受長期被派遣到世界各地的專業經理人,將被大幅拔擢。輔以各地大量的專業助理,形成綿密的企業工作網絡。各地的行銷據點成本將大幅下降,除了學有專精的專業助理之外,財務會計、資訊建設與客戶服務完全委外,形式更像前進指揮所。

而這樣的演變讓大多數的企業都變成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的7-11型企業,除了各地據點的專業助理之外,固定上班時數已無法定義新的工作型態。更多的企業將改以責任制度來管理經理人,這樣的責任制度會擴大到集中的、密集的工作時間,也許是一個月或數個月的專案型工作型態。並且輔以入股分紅制度或夥伴制度來保障這些專業經理人。他們的休假方式將像寒暑假制度,採期間議定,階段性休假的方式。而這些專業經理人將是公司唯一的一群正職人員。這意味著其他的工作職務將採取委外合作和約聘契約的方式,公司不必將資源分散給這些委外人員,而可以集中給那些專業經理人。但是這些約聘人員有權利同時幫很多家公司工作,只要他的時間、精力和品質能夠兼顧的話。這樣的演變對勞資雙方都有好處,管理的專業和技術的專業往往是衝突的,承諾與自由在不同的價值觀和不同的選擇下,將有更好的平衡點。而且這些專業助理的工作將大量延攬退休人士擔任,借重他們的專長和經驗可以節省很多錯誤的嚐試,也能因此延伸他們更長的工作生涯。

企業的行銷戰線將拉至兩端,一端是以品牌為主的中高層消費市場,一端則是以成本考量的超低階市場。用M型社會的模型來解釋將會很容易理解,消費能力越高的消費者和地區,益發追求品質和客戶需求導向,好的品牌更能獲得信賴。但是,非洲、東歐和中東,或者是中、美、歐的社會底層,則提供了成本控制廠商的競逐舞台。這使得掌握製造優勢的企業勢如破竹,大舉揮向開發中與未開發中國家。而那些半調子企業和成功轉型服務的企業則競相追逐品牌的大夢。這樣一個跨區域、跨領域的商業戰場,將逐漸導入傭兵式的管理模式。任務導向、目標管理、高報酬與高耗損。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好手,將共同競逐某一個高挑戰的高薪任務,那些束之高閣的顧問團隊將逐漸下放到前線作戰,並且和雇主分享戰果。而各地的專業助理將像屬艦圍繞著航空母艦般,協助與支持正職的專業經理人,監督和調度這些各地前來的顧問傭兵。每一次的任務猶如開聯合國會議般,各色人種、各種文化充斥其中,為了同一個目標,你們會在一起共事數個月或者數年。

新的偶像崇拜除了越來越年輕化與越來越高學歷的涵養藝人外,新的CEO品種將搶佔一部分的媒體版面。這類的CEO和過去的傳奇創業者不同,他們是從基層一步步升上來的經理人,並且利用他們CEO的地位創造出一種個人品牌。其原因在於,這麼大範圍的企業管理,實在已經沒有CEO細部管理的空間了,CEO更適合做啦啦隊長、激勵者和領導者。當領導變成一種表演的時候,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名人專業CEO。

在職學習與重新學習將成為職場的必須,每個工作者必須想辦法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業,要想一招半式打天下將會變得很困難。未來當然還會有一堆渾渾噩噩的公司開設給一堆渾渾噩噩的工作者上班,但是在科技不斷延伸人類壽命的同時,也同樣延伸了這樣渾渾噩噩的工作歲月。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甚至更高年紀還得進行職場訓練的機會將越來越高。過去一個世紀,人類的壽命平均增加了十七歲。這意味著在正常的職場上,很多人必須退休兩次,未來可能增加到數次。越早達到自我實現的人,隨著歲月增長,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工作生涯,可預期的也會比其他工作者更快理解目標和實踐方式。

台灣的企業和工作者將會越來越仰賴與世界的接軌,尤其是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速度與海歸派的數量,現下堪可勉為支應。但是在越來越多元的資金和投資進入中國,跨國性的管理和複雜多變的文化適應,將產生出屬於台灣人的獨特空間,在中高階管理的階層。台灣M型社會的菁英份子,將自然而然填補中國大陸高階人才供給的不足,特別是那些已經在台灣獨特規模的跨國性企業中歷練已久的專業經理人。另一個可能的發展則是,中國大陸開闢特定的「內陸公司天堂」,類似開曼群島的免稅制度,提供數十年的優惠合約,鼓勵創業。獨特的「三角創業模式」將在台港蔚為風尚,尤其是台灣。台灣由北到南的科技走廊模式將重現在大陸的西南沿海,熟練的運用,但是規模擴大。

不管政治情勢如何演變,兩岸的經濟情勢只有推(Push)和拉(Pull)兩種。

你可以選擇到對岸去工作,在契約議定的長假中回到台灣生活;你也可以舉家遷往對岸,在更合理的生活價位和生活環境中,追求自我實現。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留在這裡,找一種服務性質的工作,拿走觀光客和在地生活者口袋裡部份的錢。或者當個在地的專業助理,幫別人賺錢。甚至,你可以善用世界的網絡,利用「三角創業模式」,在中、美、歐設立據點,在全世界佈設行銷網,作作品牌行銷的大夢。

正如『失去的地平線』一書中談到的一句話︰「...你這一生開端的二十五年,無疑是生活在少不更事的烏雲之下;等到你這一生尾聲的二十五年,又會被力不從心的烏雲籠照;在這兩團烏雲之間,照亮人生的陽光是何其微弱和短暫。」我離前頭的二十五有一段時間了,距離後面的二十五想來還有點距離,可現在還看不見陽光。

好歹我得準備著遮陽帽、抹點防晒油,我怎麼知道陽光什麼時候來?還有,它會來多久?先準備著,總是沒錯的。

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五城記.香港

這幾年,到香港、上海的機會,要比台中、高雄來得高。尤其是香港,即便我們要花二倍的時間和金錢,也得特意繞過去轉轉。

我頭一次到香港,大吃一驚,地方和東西都變小不說,商店招牌的顏色刺目、風格混雜,活脫像是一個有機農場,多元生態。正如同政治上的一國兩制般,文化上的一地兩制十分鮮明。中文大學的新儒家、北角的古琴大師、沙田的水墨石家以及香港的帆船和漁民,在洋人異國想像力中得到不成比例的擴大。然而香港的法制和文官制度,內容上雖已華化,台階卻是英國人搭的。正如半島酒店還在,但要找那些大英帝國的餘暉卻是不易。這樣的混雜某一定比例的構成香港的美。

北京、上海、台北的中國人完全無法理解,為甚麼老外一直覺得香港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其原因來自於溝通。不單純是語言上的溝通,更重要的是香港扮演了部份的文化翻譯、融合,並且確實的實踐和呈現出混雜的美感。好比錫蘭的紅茶,當年引進到英格蘭蔚為風尚,這些紳士淑女到了香港仍保存習俗。可是香港人將其轉化成大排檔的奶茶,蹲在大排檔的長木凳上,茶弄得特濃,並且用罐頭煉乳佐之,口感特重。當年是因為勞動者需要更有勁的咖啡因,再者,當年香港的鮮牛奶得來不易,因此演變出這樣港式特殊口味的奶茶。類似的例子還有茶餐廳,除了洋中合併之外,還多了些南洋味。我每次到港一定造訪,原因無他,這就是道地的港味。

擁擠是很多大城市的基本情況,但香港的擁擠是不混亂的擁擠,或者說,香港人將擁擠處理得相對好。香港本身不大,但用於城市建設的土地更少,當年的英國政府將大多數的土地面積留給了山跟樹,可是你在香港總覺得人多,但不覺得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只要是比較聚集的商圈,香港就有兩個地面。天橋與地下道連成另一個地面,將一個個的商圈串在一起。 很多女性友人到香港,正如同電視當中的廣告詞所說:「買東西、吃東西,真的停不下來,休息實在是不得已!」而這樣的空間交錯,彷彿亦如同文化交錯般,殊無定論。但至少交錯的空間給予不同思考者彼此喘息的距離。

香港最不好的是,找不到咖啡館可以閒坐半天,發發呆,想些事情、寫點東西。在大商城裡逛累了,想在沒人的台階上稍坐片刻,不到片刻就會有人來教訓你,不准坐就是不准坐。就像是一個刻意裝扮但絕不能柴米油鹽的名媛,極少遊客會在香港待超過三天兩夜,因為生活而一再回訪。

除了旅遊景點之外,如果香港能提供有別於城市樣貌的俐落之餘,生活的複雜擁擠依然多元而不亂。我想,我會在轉機之餘,多花點時間進城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