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5日 星期日

人生夢一場、而且也不長

我對香港電影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快速、矯情、一窩蜂。這大概和之前的殭屍片、功夫片以及大堆頭喜劇笑鬧片有關。休假期間看了幾部電影台放送的香港電影,老實說,讓我有很大的不同的感覺。在敘事的角度上,少了些匆忙,取而代之的是試圖發覺生活和生命的某種規則,也許還不算熟練,但已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大隻佬」討論的因果和呈現的方式,對於生命題材的探討頗深,只是電影的表現時間,有許多觀點只能點到為止。好比女主角明瞭自己必死的「果」,但與其消極地等死或怨天尤人,不如把它轉成歡喜的付出而將「果」又變成了「因」。又如大隻佬看到樹上的人頭,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因果無法避免,難的是當下所種的「因」,才會衍生後頭的「果」。整劇透過幾個角色的生死,用鏡頭來表達因果的概念, 「僧」與「俗」的相互開示,也是其中相當精彩的地方。

「童夢奇緣」則是用了另一種方式來詮釋生命,很簡單的故事主軸,也不算創新的 (小孩一夕變成大人) 戲碼,再加上少少的演員。但有意思的是,這是一部讓人難忘的、簡單的、夢幻的電影。老伯在戲末的二段話尤為精彩︰「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現在明白了還不太遲,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哪怕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也要好好活。」

有兩個系列的電影可以相互呼應,一個是「康斯坦丁」、一個則是「駭客任務」。相較起來,這兩套作品對於生命甚至是宗教的探討相當大膽前衛,討論的深度能夠讓人咀嚼再三。

以康斯坦丁來說,結局有趣而耐人尋味。阻止惡魔之子現世的是撒旦不是上帝,讓康斯坦丁延長生命的也不是上帝,上帝什麼都沒做,祂始終安靜的不發一語。而康斯坦丁最常掛在嘴邊的是,「上帝不過是個愛玩的小孩,祂什麼都不做,只安靜的玩弄這些相信祂的玩具。」極度輕蔑、極度諷刺,他不相信上帝卻渴望上天堂。十分生動的描繪了大多數人的想法。而「駭客任務」所鋪陳和建構的意境值得另闢專論。其在因果和生命意義的詮釋上,幾可歸類為佛教電影。

笛卡兒的名言「我思故我在」,闡明存在的意義不是在肉身上而是精神上,哪怕你並不佔據實際空間,只要會思考就形同存在。很巧妙的和佛家所說的「五蘊皆空的」觀點不謀而合。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佛學名相,也沒有佛像和宗教人物,講的卻是根本的佛法。人世間一切盡為幻象,即使如母體Matrix般善盡安排的『宿命』及『輪迴』,只要能擁有獨立思考、突破現狀的能力,就能達到反求諸己、明心見性的境界。好比劇中的Key Maker,雖然也受到『造物者』程式的安排,但他為了證明自己是有用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是一個該被消滅的程式,所以拼命抵抗Martix,想活下來完成他自認為的使命。和還沈溺在Matrix幻境中未覺醒的人們比對,Key Maker相較起來更像是悟出生命意義的人。

是亦夢,非亦夢,佛云應作如是觀。人生,夢一場,而且也不長。生命中一直都有重要與不重要兩件事,如果能夠花一點代價找到重要的事,那麼是非常值得的。一個年還沒過完,一個民歌時代的創作家,才見他又復出在螢光幕前,就突然傳出離開人世的消息。人生無常如此,在一邊傳頌「木棉道」的同時,試著想想在這個經歷的過程裡,是不是還有一些重要的事情?

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距離與支柱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兩個近在咫尺的人,相互不明白彼此的想法。

我們可能在靠近另一個人不到十公尺的地方,坐著、想著、呼吸著、生活著。每天如此、每月如此。

而我們就只是在那兒,坐著、想著、呼吸著、生活著。每天如此、每月如此。

疲倦是一種惡性循環,經常不斷擴張。

微乎極微的反應…空虛無奈的等待…幾不存在的空間和時間…。

這種擴張如同天空中的雲朵般散開,不斷地撐大空虛與落寞。

「萬物化盡一歲月,光陰虛度幾人回,若問黃土倘有情,留名留愛還留心。」

生與死的差別,在於生命的延續是否肯定。有人行尸走肉懵懂一生,縱使千萬家當、長壽以終,

那麼他終究便只得著那數十年乏善可陳的歲月。如果要問他這一生究竟留下些什麼,那就是個零而已。

這並不意味著我的嚮往…。

總是這麼不搭軋的人生

就這麼慢慢的、緩緩的、半闔雙眼的,細細凝視。

不貪多、不求快。言至情達而盡、語至愛濃方休…。

百里之遙,花費了時間就能到達;千金之遠,投擲了金錢就能相同。

能夠量化的東西,通常就是簡單不過的事情;無法量化的東西,是人生中比較難的部分,他有一定的門檻!

人生中該朝難的部分學習,因為如果困難的都已經能夠掌控得很好了,更何況那些簡單的部分?

人生該如倒吃甘蔗般,漸入佳境。每一分每一毫的收穫均感充實,每一點每一滴的付出均覺快意。

沉潛,因為知難;發光,源於行易!

場景、人事、心境。莫名、不搭軋、錯縱迷亂。

幾句交談,將莫名的心境植入莫名的人,構成莫名的場景。

一通電話,將不搭軋的人從不搭軋的場景抽離,解除不搭軋的心境。

四輪飛奔,將錯縱迷亂的人所擁有錯縱迷亂的心境打散,怎一句錯縱迷亂?

這是我!總是這麼不搭軋的人生。

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信奉睡眠

無尾熊一天要睡掉20小時,馬卻只睡2個小時,人一天該睡多久呢?

希臘神話裡有個以長眠著稱的人物叫艾皮曼尼達斯,據說他小的時候有一次去找一頭走失的羊,找著找著就突然昏昏睡去,足足睡了五十七年才醒過來,醒來之後不曉得發生過什麼事情,還是繼續找羊。前一陣子福建省有一位婦人被揭露是現代睡美人,動輒昏睡數個月,最長有85天不吃不喝的紀錄。

拿破崙則說︰「睡三個小時是勤奮、四個小時是常識、五個小時是怠惰。」,愛迪生的睡眠時間也很短,據說他一旦投入研究,便經常二、三天不睡覺。愛迪生的口頭禪是︰「睡覺浪費時間」,但又不能完全不睡,所以他每天平均的睡眠時間是四個小時。

要我每天睡上20小時,可能腰酸背痛,反而昏昏沉沉,但是要我說睡五個小時是怠惰,又未免敬佩偉人果然和常人不同。

雖然我也經常沉迷於某些工作而犧牲睡眠,但是只要有機會,我就會毫不猶豫的連本帶利補睡回來。

那麼究竟我們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是多少呢?也許日本的大石健一提出的「三小時熟睡法」可以讓我們略做參考。

他的理論是這樣的 — 在熟睡的前提下,人們其實只需要睡三個小時便已足夠。

一個睡眠週期大約九十分鐘,每個週期包含了「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快速眼動睡眠的功能在收集和歸納日間接收到的訊息和資料,而非快速眼動睡眠的功能則是讓腦部進入深層休息,並分泌相關荷爾蒙和生長激素。快速眼動睡眠,顧名思義,這段時間內你的眼球會做頻繁而快速的細微動作,根據研究,人的夢境也多在這個期間發生。非快速眼動睡眠則接在快速眼動睡眠之後,眼球運動趨緩,體溫下降,腦部和身體進入深層休息狀態。

一次睡眠會經歷很多次睡眠週期,每次睡眠週期起始於「快速眼球睡眠」,終止於「非快速眼球睡眠」。以大石健一的說法,如果我們能在每一個睡眠週期中讓「快速眼球睡眠」期間越短、「非快速眼球睡眠」期間越長,就符合熟睡的定義。那麼在熟睡的前提下,人們只需要兩次睡眠週期,便足以完全消除疲勞。(90分鐘 x 2 = 180分鐘 ,恰為3小時 )

姑且不論在情感上,我們是否願意接受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我倒是發現這位日本先生提供了一個積極的睡眠方案,那就是如何快速入睡。當我們長期處在快速眼球睡眠期中,常見的症狀就是頻夢、淺眠、易擾,如果有一些生活上的作息稍做調整,而能讓我們輕鬆入睡,何樂而不為。

1. 當你想睡覺時才上床,且不要想藉著提早上床來獲取更多睡眠。

2. 在床上盡量使全身肌肉放鬆。

3. 不要一直想要睡著或令人煩惱的事情,試著去回想愉快的事情或地方。

4. 如果過了十分鐘還不能入睡,馬上起來,去做一些別的事情,譬如閱讀或聽音樂,直到想睡覺時才再上床。

5. 回到床上要放鬆,盡量想些愉快的事情,十分鐘內無法入睡,立刻回到椅子上,重複整個過程。

6. 稍硬的枕頭要比柔軟的枕頭好,道理和床墊相同。睡覺時體溫會降低,也就是說體溫高會難入睡,所以通風好的枕頭和床墊比較容易入眠。

說著說著,不知不覺眼皮就鬆了,我想,我需要去驗證一下「快速眼球睡眠」和「非快速眼球睡眠」期間的差別,那麼,就先來五個睡眠週期吧!

2007年2月9日 星期五

似曾相識

高中的時候,一個女孩借給了我一部影片,女孩和影片同樣令人難忘。

Somewhere_In_Time

 

 

片名: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
導演:Jeannot Szwarc
演員:Christopher Reeve and Jane Seymour

 

多數的愛情電影,相愛的兩人,阻隔來自空間,這部電影卻讓時間成為他倆的阻隔。「是你嗎?」,「是我!」。當愛情成為簡單的是非題的時候,一見鍾情的唯美就因然而生。

全球有65億人,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組合下,要達到一見鍾情的機率實在不容易。也因為如此,這樣的情節很容易成為愛情電影的大賣點。反正戲劇不需紀錄刷牙洗臉這樣的生活細節,也不用擔憂五斗米折腰這樣的經濟小事。電影觀眾如我,樂得在二小時的時間空間裡,分享這一方營造的唯美浪漫。

當Christopher Reeve 初次出現在片場,Jane Seymour 由驚訝至竊喜、開懷、再到收斂神情回復工作,其臉部所出現的細微變化,是我認為女主角在該部電影中的最佳表現。此時攝影師巧妙的捕捉到Jane Seymour充滿幸福與愛意的微笑,而這張1912年拍下的照片,卻一路引領1976年的Christopher Reeve前來,接續這場跨時空的戀情。雖然後來一枚1976年的錢幣將這場美夢敲碎,男女主角各自試著再度「在時間中旅行」繼續前緣,一個是抱著遺憾老去,另一個則是不斷嘗試再回到過去,徒勞後絕食而逝。跨越時空後,他們再度於永恆中相遇。

http://www.somewhereintime.tv/collectibles_portrait.htm

Somewhere In Time,譯為似曾相識,好貼切的描述。除了愛情電影的唯美想像之外,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似曾相識的場景。你是否曾經歷過一個場景,你發覺它曾經發生,就像你記得昨天發生的事一樣,這類記憶中的現實,雖然在邏輯上不可能遇到過這些情境,可是不可否認,很多人都發生過。他們稱這種現象叫做 Déjà Vu ,根據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人有這樣的經驗。

或許,似曾相識並非記憶,而是看到。如果我們生活的只是宇宙中存在的一個時空,在夢裡或潛意識裡所看到的場景,也許與正在發生的場景只是在時間順序上有些不符,這意味著,如果把時間橫軸攤開,在不同的時間同時有很多的空間上演無數的場景,而我們,在未知的潛在意識中,也許是有能力漫遊一個以上的場景的。倘若這個假設成真,那麼就不難解釋,當我們存取腦中的暫存記憶時,會出現似曾相識的情況了。

高中的時候,一個女孩借給了我一部影片,女孩和影片同樣令人難忘。只是影片尚能反覆欣賞,而女孩只能似曾相識了。somewhere-in-time-19806

天作之合

南京一對中年夫妻,不僅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其他相同處也非常多,加起來竟然有三十個共同之處,

堪稱天作之合,準備申報金氏世界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1/3720732.shtml

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同一間嬰兒房、同一托兒所、同校、同屆、同學歷、同職業。wow...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兩人之間直接的相似處還不止如此︰
夫妻兩在各自兄妹排行中都是老七,血型都是O型,右側頸部都有一個相同的肉痣,
顏色、大小和位置也相同;兩人都是吃辣高手,每一餐離不開辣椒。
除了自身的相同處外,這對夫妻還有七個間接的相同處︰
先生的父親和太太的父親,屬於同單位同部門;兩人的母親也屬於同單位同職業;兩家的孩子都是兄妹八個,
每個孩子出生間隔都是兩年;孩子中排行老大的是同班同學;排行老四的是同事,又一同退休;排行老六的也是同事。
誰說沒有天作之合?還真的給我看到了。

2007年2月2日 星期五

趕羚羊.殺熊貓?

最近幾句流行語,煞是讓人如墜五里霧。還好現在Google自助學習機隨手可得,撿拾如下,以便反覆練習,防老也。

YouTube 幾則電視綜藝片段,立即惡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H5ctWrp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AJR4DvKHkY&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dZWPjWQ_j4&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qNBeU59fs&mode=related&search=

內湖國中張老師有趣的改版交通號誌︰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9940804?ctype=List

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連續中三次"今彩539"

年關將近,年終和分紅的消息紛紛傳出,其中最令人羨慕的非台灣首富郭台銘的鴻海集團莫屬。鴻海集團旗下以生產機殼為主的鴻準精密,旗下181名員工,今年每人平均股票分紅高達2750萬元,榮登榜首,亞軍則是聯電集團旗下的原相科技,公司共150名員工,每人可領1796萬元。意即這兩家公司即將創造331位千萬富翁。以鴻準員工分紅的金額來說,平均是台灣彩券"今彩539"最高頭獎獎金八百萬元的三倍有餘。

同一時間,經濟部正式發布函令,員工分紅費用化將自明年元月1日起生效施行。不管是上市公司預計沿用的除權參考價或是未上市公司的配股當日的資產淨值,兩者均接近市價。顯而易見,高分紅公司盈餘將大受衝擊。雖然受到「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未修正影響,取得員工分紅者,暫時仍可僅按面額10元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當然,這意味著國庫將忍受將近二年因施行分紅費用化產生的稅收損失。

無獨有偶的,最近一個判例更是將高科技公司的分紅制度雪上加霜,大立光電(3008)要求員工簽署同意書,員工未任職一定期間願無條件放棄未領取的員工分紅配股,但遭員工向法院提訴,此案昨日傳出大立光敗訴。這不禁讓我想到,許多高科技公司都有類似條款,其用意不外乎是鼓勵員工持續留任,而要求員工簽署此類同意書,以便將公司給付的員工分紅配股分成數年發放。此案一形成判例,相關科技業者將少了一個留住人才的方法。

公司法中唯一對公司股票轉讓期間有明文規定限制的,只有第267條,內容是要求公司發行新股時,應保留新股總數10%至15%股分由員工承購,並得限制一定期間不得轉讓,但最長不得超過兩年。但是在規定員工分紅配股的公司法第235條中,則完全沒有提到限制轉讓期間的規定。也因此,公司企圖限制員工分紅配股的轉讓期間,本來就不符合法律規定。
現在判決確定後,加上員工分紅費用化明年上路,相信今年多家企業股東會的討論項目必然聚焦在如何調整盈餘分紅政策。我想也會有部分企業會試著改變獎勵員工方式,減少或不再發放股票。發放股票會使公司的費用變高,也影響市價及損益表數字。如果再加上大立光這一判決案例,有可能演變成,企業花費了大量的成本來支應發放給員工的股票分紅,可是員工有可能在拿到股票之後就離開公司、甚至跑去對手那邊,不但費用大幅提高,而且完全沒有留住人才的效果。

話說回來,員工分紅究竟要獎勵員工過去或是未來的表現?也許政府應從法律面思考,分紅是否應該繼續沿用現行規定需在當年度發完。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以員工股票信託等方式,與員工達成協議,在信託契約書中約定轉讓期限及使用方式等。這樣的作法一方面可避免違反公司法,另一方面也能穩定公司經營權、並對員工採取有效而持續的獎勵措施。對於支持公司發展的員工來說,長期而言,員工股票信託也能成為未來退休生活的保障。也許是短期內在法令未配合實務修正前較為雙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