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資訊簡化

有很多人的成長時間是在所謂的"玩電腦"中度過。相信有些人的感受和我相同,現在的電腦越來越不好玩。電腦越來越快、硬碟越來越大、系統也越來越肥腫。每當新的硬體規格出現、新的作業系統更新,就開始引發新一波的商機,有很多人會教你超頻、教你小技巧、教你改機子。但是這些神乎其技的魔法有效期限越來越短,等到下一波的規格和版本上市,所有的過程就重演一遍。

而到最後,使用者只學會三招:重新開機、重灌軟體、重裝OS。除了電腦遊戲和影像處理之外,絕大多數的需求不外上網、文書、聽音樂。而這樣簡單的基本需求,哪裡需要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忙著升級硬體、背地裡升級軟體?既不經濟也不環保。

有一些法子,簡單不麻煩:

開機與資料分家

電腦中的硬碟不等於系統,將作業系統和資料儲存雜混而處是比較危險的做法。如果可以隨身攜帶系統,不必同步, 不必重新設定帳號,就可以隨時打開自己的行事曆、書籤、即時通訊軟體,用自己熟悉的桌面環境來進行操作,是目前很多人採用的方式。

可以採用品質較佳的隨身碟或是容量較小的舊的汰換硬碟,切割數個磁碟分割區,分別預載Linux以及Portable Apps。Linux系統是拿來開機、救援、以及日常作業。Portable Apps可以同時放在較大的磁碟區中,以減少安裝軟體影響系統。這樣的做法可以讓開機系統和資料儲存分家,不管在Linux或是Windows環境下,都將資料儲存到資料儲存區。

利用時間來記憶

孟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其殆矣!今日的一份(紐約時報)的資訊量,比諸十七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一生中可能碰到的還多,資訊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負擔。電腦裡的硬碟這麼大,放著也沒有感覺,時間一長,各式各樣的資料充斥其間,變成一種麻煩。而整理資料這件事情,我們每天都做,日復一日,怎麼也做不完。

電腦有兩件事情能夠幫你的忙,一個是排序、一個是樹狀目祿;而你也得幫電腦兩個忙,一個是定義排序、一個是定義樹狀階層。電腦的神通廣大,來自於聰明人寫了聰明的程式。所以,你要你的電腦變的聰明,端看你自己是不是能用聰明的方式和他合作。用時間來當檔案的主索引,用途則為副索引,不管是在文字模式下的指令或是圖形介面中的排序,都能輕易整齊排出時間的順序。資料夾的概念則能讓我們將檔案如同收納櫃一樣,編類別歸檔。

文字和排版分家

為了避免自己的心血因為不同軟體版本升級而不能讀取(比如:MS-Word),平常應該盡量用比較開放的檔案格式來做記錄,比如文字檔TXT或是網頁HTML。如果你彙整過大量的文件,常常會發現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處理檔案格式和排版格式,但,事實上,我們需要保全的,大多數是我們自己的創作。而原生的創作,如果盡量用文字格式來記錄,這些文字格式的檔案出奇的小,備份搬移和儲存都花不了甚麼工夫。

把時間花在整理和儲存自己的創作,而不要花費時間和金錢去把一堆大的檔案搬來搬去。因為是自己的作品,好壞都有保存的理由。而別人的好的、具參考性的資料,如果沒有在一定的時間內消化完畢,某種程度可以視為無用資料,保不保存已不重要。

日常就要做備份

除了有收集影片和音樂習慣的人可能需要準備大一點儲存裝置以外,我們只需要將自己的創作和想保存資料分開。自己的創作如果多以文字檔格式儲存,所佔容量極小,可以多次多份備份;其他想保存的資料,可能是別人好的作品或是具價值的資料,可以一次一份備份就好。至於公司的商業或營運資料,自與個人資料不可等同視之,應交由資訊人員規劃為佳。另外,Backup和Sync應交互使用,以避免文件細小差異的版本,重複儲存過於頻繁。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漫步

台北有幾條路線相當適合散步,適合閒晃慢步:

<松山五分埔 30-50 mins>
從後山埤捷運站1號出口上來,沿著中坡北路往北直走到永吉路口,鬍鬚張魯肉飯旁幾間,有一個不起眼的招牌"五分埔生魚片" 。生魚片種類不多,但尚稱新鮮,小菜多為海味,喜鮮者不妨多試。輔以炒飯一盤、味增湯一碗,所費不多,但飽巧兼具,唯不足者,傍晚五點才開業請防撲空。飽餐之後,對面即為五分埔入口,可閒晃數巷而出,轉松山路往北,過松山車站即臨八德路,左前方有一"九悅麻油雞",喜食麻油料理者可嚐其麻油鮮魚。

過八德路往前走不數步,左側可見"陳董藥燉排骨",可點排骨或羊肉試之,與士林十全藥燉排骨口味殊異,好此味者不妨坐下叫上一碗。繼續往前走,可見饒河街夜市入口。入口處常可見排隊人潮,為一攤胡椒餅,因不食辣,無法置喙。直走,饒河街221巷右轉可達"彩虹步橋",彩虹步橋是全台北市唯一設計給人行走的橋樑,橫跨基隆河,連接松山和內湖兩個地方,步行只需要十分鐘。整座橋體呈現S型,也因此造型所以站在橋上任一點外望的景色各有不同。若在夜間造訪可見河面兩岸與橋座燈光輝映, 常吸引不少散步和運動的人群。

回到饒河街夜市,土地公廟旁有一小道入口,不仔細看不容易發現"東發號"。和傳統老店相同,店面不大但來客絡繹不絕。一般的蚵仔麵線都是勾芡的,這裡卻做成清湯,所以麵線的分量會多一些;肉羹則是用肉條而不是絞肉,湯清味鮮,可嚐。此夜市中,各式小吃零瑯滿目,冰品飲品亦多,來回一趟尚不致流汗。

循原路而回,出松山車站站區,沿松山路南面而行,過永吉路口左側,有"三鷹居酒屋"。外表不甚起眼,但喜食日本料理者,可多點幾道試試。過忠孝東路至松德路口,左側"金仙滷肉飯"或再往前一些540巷右轉"施家麻油豬肝",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小吃料理。

<仁愛路-忠孝東路 1-2 hrs>

國父紀念館二號出口上,往前沿著停車綠園道直走,右手邊的巷弄中店家極多。小接光路南路後右轉仁愛路,自此向西直行可至復興、新生或者乾脆走到西門町。

建國高架與仁愛路口,周六日均為花市、玉市,隨意行之有不少新鮮可探。旁邊有忠南飯館、朱記餡餅粥。

臨沂街兩旁屋舍儼然,整齊而幽靜,可循巷而行。

<石牌 - 芝山岩 1-2 hrs>

石牌捷運站出口。牛董牛肉麵,丁骨牛小排麵為其招牌。石牌夜市中水龜伯古早味甜品、鬍鬚紅麵線。

行至陽明大學,往芝山岩步道而行,可緩步左右眺望。至岩頂稍做休息,循徑而下,慢步而行,以不汗流浹背為原則。

<敦北 - 京華城 1-1.5 hrs>

南京東路捷運站出口。沿南京東路向東走,至敦化北路口,可至小巨蛋周邊閒晃。敦化北路向北而行,右手邊巷弄可信步行走。至健康路略轉南改走八德路。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心靈角落 Magnolia 1999

magnolia導演: Paul Thomas Anderson
編劇: Paul Thomas Anderson
演員: John C. Reilly, Melora Walters, Philip Baker Hall, Melinda Dillon, Jeremy Blackman, Michael Bowen, William H. Macy, Brad Hunt, Tom Cruise, April Grace, Jason Robards, Julianne Moore,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富商、富商老婆、富商兒子一生為利,因利字而相互重疊彼此的人生、為私慾而侵奪他人的自由領空,甚至不惜說謊、背親、空談、色誘、墮落、放逐…,極盡人類私我的醜陋面。到頭來,他們都無法享受他們所處心積慮所追求而來的種種,原因在於,他們不為自己活,他們為名利。

小天才與老天才是另一類人,他們均擁有常人所欣羨的獨特天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的知道一些平常人窮數十年之力才能鑽研得來的專業知識,照理說,他們該是最幸福的人了!事實上卻相反!因為他們的特殊天賦,讓他們從小成為父母追求名利的工具,他們甚至被剝奪了身為人類所擁有正常成長的樂趣,事實上,他們不快樂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不為自己活,他們為父母及掌聲。

消防員和看護員可以歸於一類,他們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充足的財富,他們所擁有的是充分的工作樂趣和充分的工作堅持。有趣的是,他們是劇中真正讓人感動的好人。雖然他們被塑造成物質資源較少但心靈層面充實的一類,意即,你可以真正從他們的生活中看到笑意。而他們快樂的原因是他們真正認真的在生活。

節目主持人和她的女兒是劇中明顯的針引角色,藉由這兩個角色將劇中所有人串成某種程度的關聯。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的女兒因為一直走不出成長中的陰影,而極端的自暴自棄。在面對感情時有著極度的不安全感,甚至採取以攻為守的對人對事態度。她也不快樂,因為她不為自己活,她活在自己幻想塑造出來的角色裡。

而我們呢?我們活得快樂嗎?我們將名利置於自我之前嗎!我們將掌聲置於自我之前嗎?我們是否也活在自我所幻想與塑造出來的世界裡呢?

有些東西我們放不下,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放下的能量!有些東西我們看得重,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秤出它實際的重量!有些東西我們沉迷、有些東西我們期待、有些東西我們幻想,那是因為我們向來只關心它們是否存在而從未真實體會與判斷它們的真偽!我們常常知道要追求快樂、我們常常知道要為自己活。但很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有主張而沒有辦法。我們口口聲聲說要為自己活,卻老是活在自我想像的框框裡。

當富商的兒子面對著群眾炫耀他的高超泡妞技巧、當富商妻子穿著高貴服飾開著名牌汽車享受眾人目光、當富商住在高貴豪宅製作著三十三年來最受歡迎的節目…。他們都做到了,他們都達到年輕時的想望,在他們擁有的那一個時點或許是快樂的!但請試想,那個時點在哪裡?我們能正確的指出來嗎?我想是不能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因為那根本不存在!

當我們擁有一顆糖果就能雀躍時,我們會想望擁有十顆糖時的快樂!當我們擁有十萬元就能雀躍時,我們會想望擁有一百萬元時的快樂…..。這樣快樂的組合無限多,所以這樣快樂發生的機率趨近於零!所以我們正在追求一個零快樂!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形式、我們所慣於往來的情感對象、我們所習於的對待方法,基本上都在追求一種沒有快樂的快樂,所以我們常常找不到快樂!我們怎麼快樂得起來?

我們會發現,能夠與我們自在的談心、適性的溝通的朋友,往往是那些在沒有利益衝突的環境下所認識的朋友,比如高中同學、軍中同袍…。與他們交談、與他們說笑,是不需要太多的包裝的。為什麼?因為去掉利字就是快樂的起源啊!去掉二十歲的青澀浪漫、加入三十歲的現實成熟?成熟?是的,我們慣於為現實加上的糖衣!以前的孩子只要一顆糖就能滿足,現在的孩子可能需要一輛車,這是成熟嗎?還是因為世面見得較廣?這真有趣!我深思…。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晴雨

下雨了。四十度的艷陽,瞬間換上閃閃電光,撕裂的吼聲伴隨叮叮噹噹的大雨點,這天是真的變了。

有人說,男人的愛情觀是由外而內的,而女人的愛情觀是由內而外的。於是乎,男人的愛情像是捕魚撒網,越收越小;女人的愛情則像是漏斗收豆,越收越多。其實男女對於愛情的憧憬,並無二致,表現出來的樣子之所以不同只是因為想像力的方向的緣故。

愛戀根源於腦海中的某一個影像,這個影像之所以深刻,在於它擁有與否的不確定性,思念延伸而出的想像不斷的向內心深處紮根。喜歡愛情感覺的人,大多是喜歡沉浸在這一類無數美好影像的串聯,並且期待能遇到源源不絕的美好影像產生來源。而在愛情中常感挫折的人,不是不懂得創造這樣的美好記憶,就是對於這些美好影像奢貪過多。

有個朋友花了十年找尋他心目中完美的女人,可惜的是,當他終於找到的時候,卻發現她也在尋覓完美的男人。有時候我們期待太多、要求太多,卻常常不知道回頭檢視自己,是否值得這樣期待背後,相對應的條件。

一般人不相信命運,也許就像一隻狗看不見彩虹一般,人只是看不見時間,也看不見另一個空間,跟狗一樣,她們天生看不見顏色。我們就像坐在一輛超音速的大火車上生活,你以為世界就是那輛火車裡你所能看到、聽到、接觸到的一切,然而火車不過是真實世界中急速行駛的列車之一。如果,我們能讓火車停下來,那一瞬間,或許我們能夠看到真實世界的一角。

真實的愛情世界,不會只有晴天,它存在真實的溫度變化、雲雨雷電。雨停了,十四度的低溫,即便陽光普照,還是擋不了這股涼意。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從Chindia到Chaiwan

時值前總理盧武鉉跳崖與北韓核試爆而內外交逼的南韓,其媒體卻同一時間發出另一項警語:小心Chaiwan(China + Taiwan)的追擊!

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日前在輿論版的「朝鮮編輯台」專欄中,由宋義達記者具名,以「兇猛追擊的Chaiwan」標題,描繪了台海兩岸經濟合作威力對南韓形成的震撼。該報導引述IT業界的看法說,「兩岸融為一體進行追擊的局面非常可怕」。因為在IT領域一直保持全球強者地位的韓國企業,最近卻在兩岸合作企業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南韓媒體把中國和台灣的英文名稱,發明一個新英文字「Chaiwan」,這指的不是兩岸統一,而是兩岸資訊科技(IT)產業上的合作,將形成中國加台灣(China+Taiwan)的緊密IT供應鏈,威脅南韓在電子業的發展。以LCD面板為例,2008年第一季南韓面板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為46.2%,遠超過台灣的35%、與大陸的13%,不過到了2009年第一季,台灣的市佔率增長到56.5%,南韓卻降到29.7%,這是由於中國大陸許多家電廠商大量購買台灣的產品,才讓南韓產品節節敗退。

歐美市場的消費需求漸趨飽和,傳統上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國家,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另謀生機。中國大陸十幾億人口所勾勒出來的龐大市場商機,早已被世界各國視為下一階段經濟成長的希望所寄。這個看法,鄰近的日本、南韓都深信不疑。根據麥肯錫估計,2015年中國年收入逾25萬元的家庭將超過400萬戶,中國的個人消費額也會從2007年的人民幣6.8兆元,大幅提升到27兆元。2020年中國購買力甚至可能超越美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國。同樣的看法也出現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R. Krugman)2009/05/14來訪台北在一場演講中。克魯曼指出,除非發生車禍,否則在他有生之年,中國大陸一定會成為世界經濟強權且勢將撼動美國的霸權地位。經濟學人中國首席代表暨中國諮詢總監許思濤預估,中國農村與城市的人口比例是6比4,城市人口預計十年內會成長至六成,整體生活習慣的改變,將是大陸購買能力大幅提升的主因。拓墣產業研究所的研究也認為,大陸擴大內需就是要將農村城市化,原本估計大陸的採購力超越美國最快要2025年才會發生,但金融海嘯讓距離拉近,大陸有機會可以提前在2020年就會占全球消費兩成,打敗美國市場。

全球競爭下的區域整合趨勢,莫之能禦。兩岸經濟合作會是個怎樣的局面,其實還沒人確切知道。南韓媒體學得快,幾年前,類似的字眼,Chindia(China + India)也曾廣受矚目。同屬金磚的中國與印度關係發展,備受關注。中國固然標舉世界工程奇蹟的青藏鐵路之榮耀,其打通中印門戶的國際戰略意圖,看在印度眼裡,卻不免有著「一隻伸向南亞的鐵拳」疑慮。但印度學界與政壇提出Chindia(China + India),在「龍象之爭」或「龍象之盟」的爭議中,放下邊界戰爭的歷史仇恨,快樂想像「龍象共舞」的經濟合作榮景。現今,隨著兩岸關係發展,大陸廠商採取低價攻勢,Chaiwan產品成為搶手貨,可以說是台灣企業崛起的主要原因 。如果龍象能夠快樂共舞,兩岸當然能夠營造「與卿共舞」的和諧想像。況且,台灣具備地利及文化等優勢,只要能夠與大陸的產業區隔,大陸這個未來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可以說是給了台灣企業極大的業績保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從Chindia到Chaiwan,China都是最受關注的主軸。近幾年來,在國力一消一長之間,南韓早已揚言不把台灣看在眼裡了。Chaiwan再「可怕」,也不過是「追擊」,而非超越。 其次,Chaiwan這樣的組合,含有極高的民族主義成分,台灣的產業是否真的具有擊敗世界級競爭對手的水準,以便延續在民族主義熱情消退之後的市場優勢,可能才是挑戰的開始。更何況,當台北到上海的時間距離跨越了台北到高雄的地理距離之際,台灣內部針對主權和經濟的平衡辯論才正要上演, 或許這些才是其他國家的記者,所觀察不到真正細微的差異。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換個角度來看經濟循環

1920年代的美國,快速上升的股市泡沫吸引一般人投入股市,但是好日子持續不了多久。

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美國股市在一天之內狂跌140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政府總預算的四倍;而1929年底,美國股市整體蒸發掉300億美元,等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所花的經費。十個月後,華倫巴菲特在奧瑪哈出生,當時,全美國沒有人想買股票。二十五年後巴菲特加入了葛拉漢紐曼公司,專心從事股票投資事業,而這個時候巴菲特有兩個小孩,並且在租來的房子裏用抽屜當成小孩的嬰兒床。1965年,巴菲特正式主導波克夏海瑟威,當時他的父親過世,遺留下的遺產和所有投資人的資金悉數以波克夏名義投入股市,一年後,道瓊一度短暫衝上1000點。1969年秋天,富比士雜誌這麼形容,”1957年投資在巴菲特合夥事業公司的一萬美元,現在價值二十六萬美元,而過去十二年間,該合夥事業一直以每年31%的複利率在成長,目前已經有一億美元資產。"

Birth_Rate_in_USA_1934-2004
1973年市場一蹶不振,巴菲特反而利用這段時間打造屬於他的企業集團,1979年中,股市低迷,股市交易量就像一滴眼藥水那麼多。1981年雷根上任,開始大幅減稅並且放鬆對企業的管制,直到1982年底,多頭市場突然展開,股價也開始追上企業獲利成長。2006年6月26日,巴菲特宣布將送出85%他持有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股票(時值340億美金),他在該項宣布的演說中:”我非常幸運,生在1930年的美國,出生那一天我就中了樂透…”2006年10月23日,波克夏海瑟威成了第一檔成交價格超過10萬美元的美國股票。2007年底,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每股價格更高於14萬美元,當時公司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而2007年7月,道瓊指數創下14000點的新高後便逐漸下滑,至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全球金融風暴再起…。

Spending
我並不打算在這邊介紹巴菲特傳奇的一生,我更有興趣的是他每個傳奇事件背後的年代。透過巴菲特每個傳奇時間點,細細審視美國過去這100年的經濟成長脈絡,可以發現一個大略的時間週期,1929年和1968年股市與經濟都曾達到高點,然後就伴隨一段長達數年的低迷。每一個高點與高點間隔的時間大約40年左右,姑且以這樣的時間週期來推估,2008年的高點是否伴隨數年的低迷,值得觀察。

另外,每隔三十年,石油價格和商品價格會創新高,如同1920、1951和1980一 般。因此下一波商品價格高點是否會落在2009-2010。現代化的社會,經濟不外乎是一群人的所得和消費。有多少人、年紀多大、買甚麼、住在哪裡或打算搬到哪裡,結果總是和"人"有關。所以我們找出主要的消費人口 -- 以1946年至1964年間出生的美國人,也就是俗稱的嬰兒潮世代來看。假設平均擁有第一個小孩在25歲,則他的孩子在其40歲左右進入青春期,這時候的食品與衣物消費最多,而這樣的高峰會維持10年到孩子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假設以嬰兒潮世代均數1955來看,也就是1996-2006年,之後就急遽下降消費水準。如果用這樣的消費高峰回推,約可合理化2008年商品價格與石油價格的高峰。

商品週期當然強烈影響股市,當商品需求下降,企業的股價怎麼能夠全面性的居高不下?除非他的商品是賣到外太空去。但是我們之所以不容易透過人口數和消費需求來推估股市表現,是因為能影響股價表現的因素太多了,政治、環境、傳染病甚至恐怖攻擊都可能讓股市上下震盪,如果再加上投資者的心理因素與企業主的預期效應,很容易讓商品需求與股價表現常態性呈現一段時間的正負值落差,但整體來說,絕不可能脫鉤。

那麼房市呢?美國房市今年與去年相比,房價平均跌幅近兩成;不只賣屋客苦惱,連市場下游的二房東也頭痛。尤其,電影《慾望城市》中的場景紐約精華區曼哈頓,商辦轉租空屋率高達四成;其中,摩根大通大樓甚至空出十幾層樓養蚊子。於此,我們不妨也用戰後嬰兒潮的購屋需求來觀察,假設這批戰後嬰兒潮30-35歲首購屋、45-50歲換屋、55-65歲退休度假屋,那麼以美國的嬰兒潮世代(取其均數1955)就是1985-1990首購屋房市、2000-2005年換屋房市、2010-2020年度假屋房市。可以發現,2008年的房市泡沫是源自於換屋潮所引發的房市投機氣氛,低頭期與低利率讓許多移民與低收入者也能輕鬆申請到房貸,而當2005後需求開始下降,投資資金移轉他處之後,被膨脹的房價讓越來越多的房貸戶繳不出貸款。

所以,巴菲特說自己是中了娘胎的樂透,不如說他掌握了每一波的消費需求曲線。
mktrpt070430_06
看看鄰近的亞洲,日本從1990年到2003年日經指數下跌80%,而在東京這個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房價從1991到2005的跌幅超過60%,也駁斥了東京沒有土地可以再開發,所以房價不可能走跌,這樣的謬論。但是,當東京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世界各地的經濟卻依然蓬勃發展。怎麼會這樣呢?戰後嬰兒潮舉世皆然,為什麼獨獨日本早了十年出現經濟衰退?原因在人口結構。以當前日本的人口結構來看,55-59歲的人口是所有結構中最多人數的區段,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年,這些老年就業人口都將走入強制退休的年紀。而社會結構的高齡和少子化,讓今日的日本恐怕要一直到2020年才能讓這樣急劇高齡化的速度趨緩,相關的商品需求和房市需求,如果沒有合適的移民政策或是生活型態的創新性計畫,恐怕整體人口的銳減,是無法為刺激消費需求幫上太多的忙。

1929-2051台灣的戰後嬰兒潮目前還是消費主力,加上1949年強制移入200萬人數的軍隊與眷屬,讓我們的消費需求不至於像日本一樣的急速萎縮,但是這樣的架構還是受限於海島型、依附性高的外貿經濟模式。當歐美日韓等消費需求急速下降,而我們又不能找到更大的需求市場時,出口勢必下滑;同時,人口結構在2010年後亦將逐漸走向高齡化與少子化,顯見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提出具競爭力的移民政策或產業轉型方法,也將會走向日本的老路子。

當然,有人認為將大陸市場開發為另一塊內需市場,或可維持原本台灣的出口優勢。這可能需要檢視一下產業屬性,因為大陸也寄望透過出口來賺取外匯。但整體而言,內部的消費需求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不可能大幅提高,僅有可能創造局部性需求。以房市為例,主計處最近一次的統計數字,發現全台灣的空屋率,最高的是台中市26%,其次是基隆市23.8%和桃園縣23.2%。相反的,住宅短缺的縣市則分別是台北市、雲林縣、台南縣、高雄縣、金門縣。

若完全期待來自台灣內部的消費需求來消化房屋供給,大概會出現兩極化的發展,高價住宅愈益高價、低價住宅愈益低價,因為整體人口不會如過去數十年急速增加,加上首次購屋的需求將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換屋需求和奢華需求。當然,有人期待陸資會風捲落葉般的撐起台灣的經濟發展,關於這一點,涵蓋的不只經濟因素,也超過了我們今天談論的角度。

延伸閱讀: 非投資人的投資觀點:Price the Market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一路玩到掛 The Bucket List

如果有機會,讓你在結束這一生之前,列下你想做卻一直無法實現的願望清單,你想,那會是甚麼?

根據Elizabeth Kubler-Rossy在其1969年《On Death and Dying》這本書中所提到,每個人在面對死亡有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否定和逃避」:病人通常一聽到這個不好的消息時,會非常震驚,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有的人甚至會否定一切,覺得一定是診斷錯誤,要再找別的醫師檢查。也有的人會刻意規避親朋好友的關懷,也不願意聽到任何跟自己疾病或是跟死亡有關的字眼。 第二個階段是「憤怒」:「為什麼是我?我還這麼年輕?」「我做了什麼孽?要得這種病?」「上帝不公平,我一輩子辛苦工作,這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有的時候病人看到其他人健健康康,開心說話做事,自己卻來日無多,就更生氣,覺得妒嫉,或是覺得別人不夠關心自己,他們開心過日子而自己卻在受苦。而這樣的憤怒,有時候甚至直接投射在平常照顧自己的醫護人員或是家屬身上。

第三個階段是「討價還價」,尤其是強烈的跟自己信仰的神祇做心靈交易:「我還有一家大小要靠我糊口,我怎麼可以丟下他們不管了呢?讓我活到孩子夠大可以賺錢養家好嗎?」「我改,我會好好聽話不亂發脾氣,乖乖吃東西,只要能讓我活下去。」在這個階段,很多人因此會迫切的想要有個信仰做依靠,或者十分積極的求神拜佛、做出深度的懺悔、花大錢做善事希望能夠因此和這些不可知的神祕力量商議出延長生命的可能。當病情沒有好轉或是每況愈下時,有些人會對信仰起疑惑,甚至家屬因為極度傷心而放棄原來的信仰,再也不相信有神的存在。

第四個階段是「沮喪」:傷心失望,難過自己失去健康、無法工作、無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沒有能力自由行動。難過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害怕經濟不濟、害怕自己被遺棄甚至害怕自己到最後靠機器維生,活得沒有尊嚴。這個時候的人看不到希望,老覺得自己很沒用,對自己生氣,或者想乾脆早一點死了就算了。到了第五個階段則是「接受」:這時候已經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會心甘情願的去面對,去交代或處理後事,「我已經準備好了,就看神什麼時候有空來接我了!」也有的人雖然接受死亡這個現實,但依然不願去面對,直到臨終都處在怨恨生氣的狀態。而有更多的人,連這個階段都沒還進入就不甘心的走了。

有部電影,用很生動的手法來詮釋這樣的五個階段,並且提出了更認真面對生命結束這樣議題的方式。

片名:一路玩到掛 The Bucket List (2008)
導演:Rob Reiner
編劇:Justin Zackham
演員:Jack Nicholson、Morgan Freeman

故事從一個學識豐富的汽車技工與一位熱愛麝香貓咖啡的富商開始,他們相遇在富商開設的醫院,並且在富商自己制定的遊戲規則中不得不開始互動。如果有機會讓你知道自己的死期,根據調查有96%的人希望自己不要擁有這項權利,因為否定和逃避是人們面對死亡的第一個反應。

老技工因為家庭的關係,未能完成學業,卻閱書無數,幾乎不曾答錯電視上的猜謎問題。而富商脾氣古怪,極為富有,卻從沒有人來探過病。這兩個人,同時被醫院診斷,因為癌細胞蔓延,也許,剩下的生命不到一年。在進入第二階段自我憤怒之前,他們共同找出了一個面對死亡的積極態度,他們寧可在死前去做一些自己一直夢想但一直沒有去做的事情。這裡頭最容易想像與最容易實現的,當然和物質滿足有關,刺激的挑戰、異國的美食、拉風的跑車、壯觀的建築…。金錢能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

印度信仰中,神在判斷一個人能否上天堂前,會問兩個問題:首先,你是否已經在你生命中發現了喜悅?其次,你是否在你生命中曾經幫助別人找到喜悅?如果依這樣的標準,有人窮一生時間都未必能完成這兩個課題。當然,電影巧妙的利用了劇情中的事件,讓兩位罹癌的老人都安詳的面對了死亡。

有一天,我們也將面對死亡,屆時,不管你列出的清單為何,也不論我們是否能同時具備老技工豐富的學識與富商用之不盡充沛的金錢,來讓你的清單如願。可以確定的事情是,我們比他們更有時間來思考這一份清單,也比他們更有時間去完成。當然,我們也處在相對健康的狀態下。

註:麝香貓咖啡豆 Kopi Luwak 這個點子是我認為這部電影中最為詼諧的梗。CoffeeKopiLuw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