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的成長時間是在所謂的"玩電腦"中度過。相信有些人的感受和我相同,現在的電腦越來越不好玩。電腦越來越快、硬碟越來越大、系統也越來越肥腫。每當新的硬體規格出現、新的作業系統更新,就開始引發新一波的商機,有很多人會教你超頻、教你小技巧、教你改機子。但是這些神乎其技的魔法有效期限越來越短,等到下一波的規格和版本上市,所有的過程就重演一遍。
而到最後,使用者只學會三招:重新開機、重灌軟體、重裝OS。除了電腦遊戲和影像處理之外,絕大多數的需求不外上網、文書、聽音樂。而這樣簡單的基本需求,哪裡需要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忙著升級硬體、背地裡升級軟體?既不經濟也不環保。
有一些法子,簡單不麻煩:
開機與資料分家
電腦中的硬碟不等於系統,將作業系統和資料儲存雜混而處是比較危險的做法。如果可以隨身攜帶系統,不必同步, 不必重新設定帳號,就可以隨時打開自己的行事曆、書籤、即時通訊軟體,用自己熟悉的桌面環境來進行操作,是目前很多人採用的方式。
可以採用品質較佳的隨身碟或是容量較小的舊的汰換硬碟,切割數個磁碟分割區,分別預載Linux以及Portable Apps。Linux系統是拿來開機、救援、以及日常作業。Portable Apps可以同時放在較大的磁碟區中,以減少安裝軟體影響系統。這樣的做法可以讓開機系統和資料儲存分家,不管在Linux或是Windows環境下,都將資料儲存到資料儲存區。
利用時間來記憶
孟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其殆矣!今日的一份(紐約時報)的資訊量,比諸十七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一生中可能碰到的還多,資訊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負擔。電腦裡的硬碟這麼大,放著也沒有感覺,時間一長,各式各樣的資料充斥其間,變成一種麻煩。而整理資料這件事情,我們每天都做,日復一日,怎麼也做不完。
電腦有兩件事情能夠幫你的忙,一個是排序、一個是樹狀目祿;而你也得幫電腦兩個忙,一個是定義排序、一個是定義樹狀階層。電腦的神通廣大,來自於聰明人寫了聰明的程式。所以,你要你的電腦變的聰明,端看你自己是不是能用聰明的方式和他合作。用時間來當檔案的主索引,用途則為副索引,不管是在文字模式下的指令或是圖形介面中的排序,都能輕易整齊排出時間的順序。資料夾的概念則能讓我們將檔案如同收納櫃一樣,編類別歸檔。
文字和排版分家
為了避免自己的心血因為不同軟體版本升級而不能讀取(比如:MS-Word),平常應該盡量用比較開放的檔案格式來做記錄,比如文字檔TXT或是網頁HTML。如果你彙整過大量的文件,常常會發現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處理檔案格式和排版格式,但,事實上,我們需要保全的,大多數是我們自己的創作。而原生的創作,如果盡量用文字格式來記錄,這些文字格式的檔案出奇的小,備份搬移和儲存都花不了甚麼工夫。
把時間花在整理和儲存自己的創作,而不要花費時間和金錢去把一堆大的檔案搬來搬去。因為是自己的作品,好壞都有保存的理由。而別人的好的、具參考性的資料,如果沒有在一定的時間內消化完畢,某種程度可以視為無用資料,保不保存已不重要。
日常就要做備份
除了有收集影片和音樂習慣的人可能需要準備大一點儲存裝置以外,我們只需要將自己的創作和想保存資料分開。自己的創作如果多以文字檔格式儲存,所佔容量極小,可以多次多份備份;其他想保存的資料,可能是別人好的作品或是具價值的資料,可以一次一份備份就好。至於公司的商業或營運資料,自與個人資料不可等同視之,應交由資訊人員規劃為佳。另外,Backup和Sync應交互使用,以避免文件細小差異的版本,重複儲存過於頻繁。